政府给力,击退垃圾围城。目前,我们直接面临垃圾大举围城的境地。以南京为例,10年前,南京日产垃圾2000多吨,10年后,这个数字翻了一番;10年前,江宁水阁垃圾场日填埋垃圾1400吨,如今这一数字达到了2800吨! 垃圾围城,首先是占用大量土地,水阁垃圾场占地540亩,江北天井洼垃圾场占地396亩,江宁轿子山垃圾场占地420亩;其次,填埋场要投入巨额资金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以水阁垃圾场1号填埋场为例,这个18年填埋了400多万吨垃圾的垃圾山,经过5年多时间沉淀及覆土处理,陆续投入了近亿元资金,最近才恢复植被,垃圾山终于看似变成了一座青山。 垃圾山恢复了绿色和生机,但深埋在地下的垃圾里的有机物需要几年后才能分解掉,塑料等很可能需要上百年甚至更久才能完全降解。水阁垃圾场1号填埋场封土后,2号填埋场很快也将填满,3号填埋场已进入建设阶段。 目前,南京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大约5000吨,其中95%左右送往垃圾场进行集中处理,垃圾到了垃圾场,最终处理方式都是填埋。 如此不断地进行垃圾填埋,占据大量土地,造成近乎永久性的土地污染。随着垃圾的不断增加,这种简单的垃圾处理方法对我们的生活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危害。 少建填埋场,唯一的出路就是减少垃圾。当年日本也经历过垃圾围城之痛,后来日本果断实施了系统的垃圾分类、收 集、处理体系,在垃圾后期处理环节投入巨额资金,并进行技术创新,顺利带动了前期分类。随着垃圾回收产业链逐渐成熟,短短几年时间,日本垃圾产量就猛降了50%! 反观我们目前状况,垃圾运输从不分类。环卫没有专门的分类垃圾车,没有条件做到分类中转运 输。即使运输时对垃圾进行分类,到了终端还是统统一起填埋。唯一实现分类的,就是拾荒者、环卫工会在各环节拣拾部分硬纸板、玻璃瓶等可回收垃圾。形象化地说,就是垃圾“前期不分类,后期大锅烩”。 我们建议,江苏省带头探索垃圾处理方式的转变,尽快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垃圾处理系统。 一、倡导生活垃圾干湿分离,分类处理 生活垃圾指人们日常家庭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品种多、结构杂。主要来源于家庭生活的日常起居、饮食的食品残渣、各类器件、物品的包装袋、包装纸、大批的废纸及纺织品、废金属等。 根据垃圾的来源及基本种类可将其分为三类: 1、食品垃圾:这是食用各种食品所产生的残余废物的总称。其主要特征是生物分解速度快,腐蚀性强,并产生令人厌恶的各种刺鼻气味。食品垃圾的处理要求不高,主要需解决处理速度的问题。 2、普通垃圾:这是人们日常生活废物的总称。包括废弃的木制品、纸制品、塑料、橡胶、纺织品、皮革制品及丢弃的碎玻璃及金属制品和尘土等。普通垃圾是城市中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 3、危险垃圾: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具有瞬间的、短期或长期危害的垃圾称为危险垃圾。包括干电池、日光灯管、体温计等各种化学、生物的危险品、易燃、易爆品,含放射性物质的废物。这类垃圾一般不能混入普通垃圾中,应单独清运和处理。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垃圾是废品,是没用的东西,这是片面的观点。垃圾其实是一种资源,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型再生资源,而现有的处理方式中,掩埋无疑不 能回收垃圾资源;焚烧还处在一个资源回收较低的水平;只有综合利用,数管其下,才能实现垃圾资源的最大回收。 要做到垃圾的综合利用。第一步就要进行分类收集。分类收集是指在垃圾的产地,根据对垃圾的处理或回收利用的不同要求,将垃圾分为不同类别进行收集。分类收集一般采取设置不同形状、不同颜色容器或规定 特定的垃圾收集器等办法进行。这也必将成为未来垃圾收集的主要方法。 根据南京地区的具体情况,建议借鉴巴西的成功经验,首先进行垃圾的干湿分类,从干垃圾中再细分出危险垃圾或者又叫电子垃圾。 垃圾的分类收集可以以一个居民住宅区为单位。在小区内设置三种颜 色不同或者形状不同的垃圾箱。一种颜色或形状的垃圾箱装食品垃圾或湿垃圾,令一种颜色或形状的垃圾箱装普通垃圾干垃圾,另一种颜色的垃圾箱装危险垃圾。由于食品垃圾即湿垃圾易腐烂的特点,垃圾的清运应较频繁,速度较快,以半天或一天为单位比较适合;普通垃圾和危险垃圾可以根据各自的产生量来制定清运频率,其中危险垃圾产生量较少,建议4--7天清理一次。 第二步要分类处理。改变原先后期处理“大锅烩”的做法,即社区保洁员前来清理垃圾箱,无论垃圾前期分装与否,同样统统混装进三轮车,然后直接运往中转站。这种垃圾混装中转运输,是保洁员图省事,保持了多年的惯常做法。但现在需要将食品垃圾、普通垃圾及危险垃圾检查后分别送至不同的处理场所进行最后的处理。其中食品垃圾可以经过发酵等方法处理生成燃气与肥料。普通垃圾中,纸张和木材可再生纸品;玻璃、金属可以熔化后制成新产品;塑料、橡胶也可以 熔化后投入再生产。除此之外,1吨废玻璃经机械化工艺处理后可生产出2万只啤酒瓶或相当于1个篮球场面积的窗玻璃;废塑料经回收后,可以变成原油,再从中 提炼出柴油、汽油;约占城市生活垃圾总量65%~70%的厨余、果皮垃圾则可动用生化技术和专门的机器“吃进”,利用微生物发酵原理,24小时内就可将垃圾就地变成颗粒型或粉状的肥料或饲料,供公共绿地使用或供市民家庭养花。危险垃圾则通过特殊处理而去除其毒害性。这就是发展了综合利用处理垃圾的方法。 巴西对干垃圾进行分类,是采用拾荒者合作社的办法。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同样的方法。上海闸北区则采用利用保洁员进行分类处理后再卖给废品收购站的方法。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政府可以利用原有的废品收购渠道,用很少投资或者基本不用投资,就可以实现垃圾分类。缺点是,垃圾分类可能不彻底,残留的,不能当做废品出售的干垃圾如塑料袋等会被保洁员混进湿垃圾中运走,达不到彻底分类的目的。 要做到以上这些,必须从实际出发,首先可以由政府牵头对垃圾处理流程进行统一的规划,建立一个完整的垃圾处理体系,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垃圾分类处理标准。在此基础上,由政府、部门牵头,建立起一套垃圾运输分类系统。 要使民众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活动中,政府要在民众当中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让民众充分认识到,垃圾也是财富,只不过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鼓励民众进行垃圾分类。同时,要建立简便易行的分类方法,可参照巴西要求民众将垃圾分成可回收(干垃圾)和不可回收(湿垃圾)两类,用不同颜色或者不同形状(比如圆筒装湿垃圾,方筒装干垃圾,比用颜色区分更加直观)进行区分,环卫部门再将垃圾收集后集中到垃圾中转站,由垃圾中转站将垃圾分开运输,不可回收的垃圾就运往 垃圾处理厂处理,可回收垃圾交给市指定公司处理。 目前的垃圾回收主要由个体营业者完成,这种垃圾回收方式效率低下,影响城市的整体 形象,其中有的收废品者是迫于生计而从事这样的职业的。我们可以参照巴西模式,用垃圾分类处理公司的形式组织这些收废品者参与到垃圾回收的过程中,相对于目前收集 垃圾的环卫工人,他们的经验要更丰富,由他们收集分类那些能够回收的垃圾,既可以提高垃圾回收的效率,垃圾处理公司也能够为他们提供应有的生存保障。垃圾分类不需要很高的专业知识,简单培训即可。也可以专门招工,简单培训后上岗,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二、政府加大投入,建立垃圾处理系统 垃圾分类是个系统工程,没有成熟的后期处理产业支撑,前期分类毫无意义。 在缺乏后期处理资金、技术投入的情况下,前期分类不仅毫无意义,某种程度上还是浪费社会资源。垃圾分类也是一种产业,具有趋利性,有利益的事情自然有人愿意去运作,但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垃圾分类就失去了动力。 除了后期处理能力短腿,运作资金不足也造成垃圾分类进展困难。建立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体系,必须有大量资金作为保证。例如,制作、投放分类垃圾箱,打造厨余垃圾处理、生活垃圾发电设施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此外是宣传引导力度不够,市民对垃圾分类了解不够、参与不深。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也都是垃圾围城的受害者。因此,垃圾分类是一场“全民战争”,必须引导、发动每一个人积极参与。 最后,垃圾分类还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撑。应该及时制订和出台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明确规定相关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在垃圾分类收集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违反规定所要受到的处罚。 从巴西的经验来看,如果能做到垃圾干湿分类。干垃圾即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并打包出售,其利润即可维持分类公司的生存,湿垃圾可以进行专门的处理,危险垃圾则要对其源头企业进行强制性回收要求,对居民的宣传和动员应该由政府来做,小区里的垃圾桶等设施可以出卖广告权,进行半公益化操作,由相关企业和政府各承担部分费用。 三、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 日本垃圾分类走在世界前列。分类垃圾被专人回收后,报纸被送到造纸厂,饮料容器被分别送到相关工厂,废弃电器被送到专门公司分解处理。可燃垃圾燃烧后可作为肥料,不可燃垃圾经过压缩无毒化处理后可作为填海造田的原料。从1989年到2004年,日本一直持续出现垃圾负增长,15年少产生700多万吨垃圾,节省的直接费用达76亿美元。 2001年,瑞士政府颁布《填埋禁入法》,规定城市生活垃圾禁止直接进入填埋场进行填埋,城市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转向源头治理,形成倒金字塔的管理模式,即必须经源头减量,分类收集、处理、资源充分利用后,最终的惰性物质才能进行填埋处置。 2005年以来,虽然瑞士每年垃圾产量总体上增长,但送入焚烧厂的垃圾量在减少,可回收利用垃圾量不断增加。其城市固体垃圾总的回收率已达40%以上,塑料饮料瓶、铝质易拉罐、纸、玻璃的回收率在70%以上。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根据统计,垃圾中约有40%-50%是可回收再生的资源垃圾,实施垃圾分类可回收有用资源,保护焚化炉炉体,减少公害防治成本,亦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利已又利人。 据最新统计,旧金山目前年产废料179万多吨,其中62万吨送进了垃圾填场,这是自1982年以来的最低数字;其余约117万吨废料被回收再利用,用于制造有机肥或其他用途,废料回收率已达67%。、目前在旧金山,居民住家垃圾筒分为三类,蓝、绿、黑三个颜色。蓝色筒收玻璃 瓶、塑料瓶、金属罐头盒、废纸等;绿色筒收有营养的废料如各类剩食物、饭菜、动物骨头等;黑色筒收其他无法再回收的生活垃圾。在旧金山环保界颇有名气的诺 克尔废料系统回收公司,专门负责固体废料的回收,包括对各类不同城市废料的收集、分类与处理项目。对城市垃圾中19%的食品废料,旧金山做了开创性的尝试,即回收、处理剩食物、饭菜、餐馆下脚料等为主的、有营养成分的废料,用于制造有机肥。从1996年开始推出的“食物废料回收项目”,吸引了旧金山的大约5000家餐饮企业中的2200家和15万户居民参加。 旧金山今天在垃圾回收再利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加利福尼亚州政府重视城市废料处理立法是分不开的。加州及其下属各市、县,较早意识到了要靠立法来强化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再利用。在1989年,当许多美国大城市都还处在猛扔垃圾、很少回收的时期,加州就担心将面临垃圾填埋场不够用的问题。州立法机构于是通过了一项法律,要求全州各市、县,在10年之内把送往垃圾填埋场的废料减少一半。具体期限要求是:在1995年,各地把垃圾量减少25%;至2000年时垃圾量减少50%;也就是说各市、县要对50%的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处理,违者将面临每天1万美元罚款的严厉处罚。 根据这一法律,加州成立了“城市废料统一管理委员会”,来具体指导、监督各项 工作的实施,目的在于使民众充分意识到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填埋场地日益紧缺的现实。在这一立法之前,1987年加州就通过了《饮料瓶法》,各地对塑料饮料 瓶都加收几美分的回收费,鼓励消费者把废饮料瓶送到回收站,拿回自己的回收费。现在在洛杉矶,每一个矿泉水瓶上都标明5美分回收费。在2003年9月,加州又通过了《电子废料回收法》,对废旧电脑、电视以及其他音像设备的回收处理做了具体规定,费用也在消费者购买电器时就已经预 收;2004年的9月,出台了对回收废旧手机的法律,并将于2006年7月1日实施。该法规定:手机零售商要免费收回消费者的废旧手机,统一处理;零售店 必须向“加州城市废料统一管理委员会”报告自己的回收计划。加州这一系列城市废料回收立法显然起到了良好作用,目前加州全州的城市垃圾回 收率已平均达到48%,远远高于35%的美国平均数,而旧金山的目标是,到2010年时能够处理城市年产废料的75%。更重要之处在于,立法使市民前所未 有地感受到城市废料回收的急迫性,感受到保护环境、节约自然资源、减少垃圾的急迫性。 巴西经验 巴西地大物博,是世界资源大国。多年来,巴西在实践中创造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其中垃圾等的回收利用工作尤其富有成效,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完善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分工合作的垃圾处理模式巴西的垃圾处理模式强调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的积极参与合作。在这一体系中,三方分工明确,在垃圾产生处理的过程中,社会方是垃圾的主要生产者,巴西政府积 极倡导民众参与到垃圾分类的活动中去,垃圾产生后,由民众先把垃圾进行初步分类成干垃圾和湿垃圾两类(又称有机垃圾和包装物垃圾)。干垃圾,就是易于回收 分类的垃圾,湿垃圾则主要是不可再生的生活垃圾,政府的市政环卫部门则专门上门收集垃圾,干垃圾送到垃圾处理厂进行再分类,湿垃圾则运往填埋场进行填埋处 理,或者是运往焚烧厂进行焚烧。干垃圾分类后,按照类别再提供给企业进行回收利用。 成立拾荒者合作社。巴西垃圾处理模式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将城市拾荒者组织起来,成立拾荒者合作社(再生资源利用协会,又称赛普利,CEMPRE)。巴西大城市失业问题严重,很多从农村到城里打工的人没有工作,靠拾荒为生。当地政府免费提供场地,非政府组织赞助设备,企业提供垃圾分类培训,帮助拾荒者组织合作社。 市 政环卫部门无偿地把收集来的垃圾运送到合作社分拣。过去在街头和垃圾场谋生的拾荒者如今在厂房内的流水线上把各种干垃圾分门别类,压缩打包,然后卖给在合 作社登记的提供不同回收的厂家。建立拾荒者合作社投资很少,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很高。合作社由拾荒者实行民主管理,有固定的销售渠道,产品价格也不低, 人均月收入可达200美元,相当于巴西最低工资水平的两倍。垃圾分拣是劳动密集型工作,合作社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目前,巴西有约50万人从事垃圾回收利用产业。在合作社工作使过去处于社会边缘的拾荒者能够得到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指导和帮助,享有正规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使他们有一种社会归属感。 巴西本土公司和跨国公司也都将回收利用废弃包装材料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早在1992年,利乐、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公司就在巴西发起成立了非营利性环保组织“塞普利”。 该组织致力于促进巴西城市固体垃圾的综合治理,提高垃圾回收利用水平,加强固体垃圾治理方面的环保教育。利乐巴西公司在回收利用包装材料方面表现尤为突 出。利乐公司与企业合作,在世界上率先开发出复合纸包装盒等离子处理技术。此前,回收厂只能做到把纸浆从纸盒包装中提取出来,塑料和铝仍然混合在一起,而 等离子技术能使纸盒中的纸、铝和塑料三种成分都彻底分离出来,使无菌纸盒包装真正实现了100%的回收。 二、巴西的垃圾处理模式做得好的地方 通过使用这种垃圾处理模式,巴西的再生资源利用率大大提升,据巴西有关行业协会统计,2004年巴西回收铝易拉罐90亿个,回收率达到96%,高居世界第一。巴西的回收率如下:钢易拉罐为88%,纸箱为79%,玻璃为47%,PET饮料瓶为48%,无菌包装纸盒为22%,塑料为21%,均居世界前列。 从 巴西的垃圾处理模式的运行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模式的好处: 一是成本低。建立这种垃圾处理系统并不需要政府的大量投入,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巴西并没有 太多的资金建立起一个像发达国家那样的垃圾处理体系,因此该模式的低成本很符合巴西的实际国情。 二是效率高。从已经提供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该模式的垃圾 回收率是非常高的,由于有具体的标准和高效的管理。该系统自建立以来一直保持很高的效率,甚至在某些指标上要超过发达国家昂贵的垃圾处理系统。 三是民众易于接受。由于仅仅是将垃圾分成两类,便于民众的理解和操作。 四是解决了就业问题和社会问题。由于垃圾分类简单易行,能够吸纳大量的普通劳动力,解决了长期 以来困扰巴西的失业问题,并间接降低了城市的犯罪问题,参与到这个体系中的拾荒者既能够保证生存,还能够获得一定的福利,使其获得较稳定的收入和较强的社 会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