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1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1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1-04-08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思想是人的灵魂,行动的指南。公民思想道德的普遍提高,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整体思想道德素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省和全国一样,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极其丰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但是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却没有普遍提高,出现明显的分化现象。应该说,我省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总体是好的,例如,在镇江市出租车行业,就活跃着爱心车队、真情车队、雷锋车队三支队伍,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文明城市的创建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展现了他们的精神面貌,使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但是,改革开放后,形形色色的文化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些人虽然经济收入提高了,道德水平却仍徘徊在较低层次,甚至变得漠视社会公德,见利忘义。我国传统文化中,“仁、义、礼、志、信”等优秀的传统道德观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越来越模糊,“一切向钱看”的思潮普遍存在,唯利是图、金钱至上、急功近利、弄虚作假,把腐朽生活、享乐主义当成时尚,一些人确实“穷”得光剩下钱了。这些道德领域的痼疾顽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不仅与我国五千年历史文明大国的形象不符,而且也会严重影响我省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和谐稳定的社会经济秩序。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对照要求,现提出如下建议: 1、强化基础,重视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教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做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对提高未来社会整体公民素质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充分发挥学校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作用,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建立健全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的思想道德建设评价体系和教育活动制度,把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与开展知识性、科学性、娱乐性、趣味性活动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作用,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举办各类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陈列展览等;结合重大历史事件举办纪念活动,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精神;要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担负起教育的责任。 2、形成合力,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要通过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农村乡村基层和社会各方面,形成有效的全社会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立体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不同层次不同特点优势,开展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公民思想道德教育,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大力开展基本道德知识、道德规范和必要礼仪教育培训;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逐步形成知荣辱、讲文明、促和谐的社会风尚;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依托电视、电台、报纸、广播、网络、市民学校、宣传橱窗等媒体和阵地,推广市民文明礼仪,使广大市民在衣、食、住、行、娱和人际交往中,逐步养成文明礼貌、尊重他人、举止文雅的文明习惯。在积极倡导大家注重道德规范的同时,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和新闻舆论监督力量约束大家的行为举止。 3、营造氛围,积极推动志愿者队伍建设和慈善事业发展。志愿服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利他精神的弘扬,志愿服务的广泛开展能够有助于公民道德的建设。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志愿者事业健康发展的社会氛围,创造条件支持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活动,加强新闻宣传,吸引更多个人和单位、团体参加。要重视对志愿者的精神激励。建议相关部门和志愿者单位采取向社会宣传、授予荣誉称号等方式,对贡献突出的志愿者进行激励,树立良好的导向,促进志愿服务活动的可持续性发展。要大力宣传慈善事业,激发大家的慈悲心,规范慈善捐助,促进良性发展。 4、树立典型,广泛开展文明创建、道德标兵表彰活动。创建文明单位的活动对推动各单位从严要求自己,促进单位在本地区、本行业中率先垂范,有着很好的效果,也使得其他单位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各单位对思想觉悟高、工作表现好的同志开展评比表彰活动,可以激励优秀人物,同时通过树立典型,促进其他同志比学赶超。所以应该继续大力开展文明单位、先进个人等评比表彰工作(重精神奖励、轻物质奖励)。 5、创建品牌,大力宣传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省里可以创建一个精神文明建设的品牌,固定一段时间,开展系列活动,固定一个日子,宣传一年来全省有影响的道德模范、典型事例,一方面展现江苏人民的道德风范,另一方面促进整体道德素质的提高。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广场、报栏等宣传阵地,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活动,随时宣传、反映新时期涌现出来的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的新人物、新事物、新典型。要利用群众喜爱的名牌栏目,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激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对当今社会的陋习、丑恶现象以及不文明表现和行为要加大揭露、曝光力度,形成一个人人抵制假恶丑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