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连云港市三个开发园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的建议 近年来,连云港市开发园区走过了一条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由功能单一到各种功能性、政策性园区基本具备的发展之路。从最早的1个国家级开发区到设立7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从争取出口加工区的设立到保税物流中心的封关运作;从综合开发到突出重点产业开发的4个省级特色产业园获批;从依靠自身发展到借助发达地区开发区的力量,6家省级南北共建园区获得省政府批准和建设;从主要发展新型工业化园区到设立一批省级外向型农业园区、海洋经济开发区,再到启动创建生态工业园、循环产业园。随着《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临港产业园区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改变全市经济面貌的主要切入点。 2010年,连云港市开发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8.45亿元,占全市的63.28%,比2009年增长38.22%;完成一般财政预算收入53.72亿元,占全市的37.99%,比2009年增长64.52%;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0.31亿美元,占全市的93.73%,比2009年增长13.78%;完成自营出口15.86亿美元,占全市61%,比2009年增长37.75%。园区经济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的“主引擎”,占比幅度逐年提高。 一、连云港市三个开发园区建设发展情况 (一)新浦经济开发区。前身为浦南经济开发区,于2009年1月20日变更为现名,实现独立运行。园区规划面积6.23平方公里,曾获批省级乡镇工业小区、硅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基地、市电力电器设备制造产业基地。园区于1994年经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2006年12月,连云港市政府批准通过了《东海县浦南镇工业集中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后一轮的规划修编也得到批复;同时新浦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在《连云港市1997--2010年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省国土资源厅批复)中被确定为建设预留地。新浦经济开发区始终按照“生态型、园林式、可持续”发展定位建设开发区,严把项目环保关,提高项目准入门槛,重点引进项目无污染、经济体量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园区于2002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通过了ISO14001国际环保体系认证,2007年1月省环保厅批复了《浦南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报告书》。园区内日处理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项目目前已全面投入使用。 新浦经济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城乡结合部,紧靠市中心区,具有吸纳市区工业转型项目得天独厚的条件。园区处在全省重点发展的产业带上,符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及加快东陇海产业带建设要求。2010年,开发区新建及技改项目28个,总投资70亿元,其中投资过10亿元项目1个,5-10亿元项目3个,1-5亿元项目6个,已建成投产项目8个。全年共实施基础设施项目7个,其中投入480万元完成3.5万平方米道路绿化工程;投入300万元建设纬五路和晶都路;投入160万元建设2千米10千伏高压线路;投入120万元建成供排水工程;投入20万元建成垃圾中转站。这些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园区形象及项目承载能力,为园区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灌南经济开发区。位于灌南县城南郊,总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启动区面积6.2平方公里。目前已形成金属精加工、机械制造、电子、板材家具等主导产业,园区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2005年8月被省外经贸厅批准为省级重点工业园区。2008年8月省外经贸厅批复设立金属精加工特色产业园。开发区符合连云港市和灌南县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灌南县2009-2020年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被定为建设预留地。园区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高效益”的建设要求,严把项目入口关,提高项目准入门槛,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污染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断提高环保管理水平,打造循环经济园区。2007年1月通过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2008年8月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日处理1.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产运行。 园区不断加大招商力度,2010年引进项目38个,协议总投资53.2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1个,超亿元项目28个,其中台资项目3个,内联到位资金5.61亿元;新开工项目27个;新投产企业21家;全区固定资产投入46.3亿元。同时,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进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物流园区已完成了总体规划,具备仓储、配载、信息服务等功能,目前苏北大型物流中心和金属集中交易基地主体已经完成。集商务、健身、会所、高档住宅为一体的水岸名苑、商务中心和铜陵安置小区已建成使用;香格里拉精品商务区一期已完成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开发区实验小学手续办理完毕近期开工建设;开发区医院、星级宾馆、超市等项目成功落户。园区综合配套功能进一步完善,为项目入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三)灌云临港产业区。园区成立于2005年10月,目前建成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园区在产业布局上以重型工业、船舶制造、清洁能源、精细化工、现代物流为发展方向,初步形成了港口仓储区、工业集中区、船舶工业园、一类工业园、海滨新城区和生态休闲区“六大产业板块”。经过几年的努力,产业区形成了以精细化工为中心的工业集中区,以远征、明盛、宝诚、双宏等一批企业为龙头的产业群和产业链,其项目数达到180家,占全区比重60%,同时产值和税收也分别占全区比重的65%和58%。2010年产业区新投产或开工的重大项目共达50个,其中以风力发电、锂离子电池、固废处置、废水处理、医药化学、余热发电等项目为首的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崛起。 产业区符合连云港市和灌云县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年10月区域环评通过省环保厅审批,日处理5万吨的自来水厂、日处理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以及集中供热站已投入运行。海滨新城已完成投资11亿元,2.1万平方米的商务中心广场、10万平方米的安置小区、医院、宾馆楼群等重点工程已投入使用,客运站、服务中心、500亩大鹏湖、5000亩的湿地公园和生态绿地等配套设施有序推进,园区的综合配套功能、集聚辐射效应和支撑拉动作用日益增强。 二、三个开发园区加快升格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位于全市中心城区的新浦经济开发区承担着带动配套产业和周边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作为连云港港口发展“一体两翼”战略布局的南翼,灌云临港产业区和灌南经济开发区更是全市沿海开发的重要载体。由于3个开发区目前还不是省级开发区,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与连云港市其他省级开发区相比,无论是在发展规模还是在优惠政策上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进一步加快发展还存在着土地报批、信贷资金、税收优惠和南北共建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如果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可以有效突破这些制约因素,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建设发展步伐,最大限度的缩小与先进开发区的差距,为全市经济快速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新浦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的请示于2008年10月由市政府上报到省政府,灌南经济开发区、灌云临港产业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的请示于2010年3月由市政府上报到省政府。 三、建议省政府及时协调省发改委、国土、商务、环保和建设等部门,尽快批准连云港市的新浦经济开发区、灌南经济开发区、灌云临港产业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使其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待遇,科学定位战略产业,优化布局发展空间,打造高端平台载体,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全面提升连云港市开发园区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