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癌症)目前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杀手。根据我国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癌症是我国城市居民的第一位主要死因、农村居民的第二位主要死因。我国癌症死亡率在世界上属于较高水平,而且呈持续的增长趋势。与我国前两次调查结果相比,癌症死亡率比20世纪70年代中期增加了83.1%,比90年代初期增加了22.5%。其中江苏的癌症死亡(208.99/10万)已超过脑血管病的死亡(150.32/10万)成为居民的第一位主要死因,相当于每十个死亡者中,就有三人死于癌症。多年来,江苏一直作为我国的癌症高发区,境内有全国的肝癌、食道癌、胃癌的高发县市;近年肺癌的上升也特别明显。 严酷的事实表明,我国在与癌症的战斗中,几乎“全面溃败”(《财经》杂志评论语)。这样的事实还折射了环境恶化与烟控不力、反映了过多资源用于中晚期患者治疗而忽视了预防,凸显了政府在慢病防控投入上失策以及相关部门在癌症控制上的无知和不作为。 江苏省人民政府曾于1998年召开专题会议,强调肿瘤防治的重要意义,拨专项启动经费对江苏省内9个肿瘤高发区给予重点扶持、技术支持;并成立省肿瘤防治技术指导小组,论证各高发县(市)的肿瘤防治方案,推动了全省的肿瘤防治工作,曾走在了全国肿瘤防治的前列。但最近几年,全省肿瘤流行的程度愈发严重,癌症病例特别是中晚期病例显著增多,患者就诊费用明显升高;专业工作者和高发区患者的呼声愈发强烈;全省及高发现场的防治工作出现明显的萎缩;肿瘤诊治医疗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且在管理上混乱;政府对肿瘤防治的投入不增反降,等等,这些情况与我省作为经济发达、文化先进、人口众多大省的地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不相符合,更谈不上有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癌症等慢病防治规划和措施。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万事俱兴,癌症控制也势在必行,强化癌症防治工作十分必要。我们呼吁政府和相关部门,是时候应该高度重视癌症防治了。 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或恢复全省肿瘤防治技术指导小组的活动 肿瘤防治涉及较多的临床和预防专业技术。总体看来,即使在高发区和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地区、特别是苏中、苏北地区,都相对缺少专业人才和基本设备。原有的省肿瘤防治技术指导小组在全省肿瘤高发区的肿瘤防治方案的制定、登记报病制度的建立及行政组织管理方面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近年似有实无、名存实亡。建议建立或恢复省肿瘤防治技术指导小组或咨询小组,为各地政府和部门的肿瘤防治决策提出规划和技术措施。指导小组除了考虑慢病防治、预防研究专家外,还应增加肿瘤临床诊治专业专家。同时建议建立巡回指导制度,帮助各县市推进癌症登记、预防、早诊早治和规范的综合治疗工作。 二、加强高发区的肿瘤防治工作并逐步在全省展开 全省原有的9个高发区都有一定的工作基础,肿瘤防治的专业机构或诊疗中心,有些属于医院体制、有些属于疾病控制体制;有些是独立机构,有些属附设机构;有些可获得基本人员经费,有些靠其它经费贴补。但主要都面临人员、编制、体制、经费和建设投入的严重不足的问题,处于艰难维持的境地。为此建议省政府组织专题调研,建立省市级支持、高发区地方政府扶持、专业机构自筹等相互协调的机制,加强高发区肿瘤防治的支持力度,同时以点带面,争取在“十二五”期末扩大到各县市,展开全省的肿瘤防治工作,使全省的肿瘤防治工作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推进。 三、加强肿瘤防治的经费投入并形成持续发展机制 加强对癌症防治专项经费的投入,实际上也是加强慢性病防治经费的投入,更是对健康的直接的投入。癌症防治的很大一部分工作,是社会卫生事业,是公益性的事业,例如健康教育促进、病因(危险因素)的确定与调查、基础资料的积累与分析、癌症早诊早治筛查、防治方案的规划与实施等等,因此政府必须承担在人员工资和科研事业经费上的埋单!由于目前肿瘤危害的严重性和发展态势,各级政府及财政部门在作经济建设财政预算和规划的时候,必须考虑肿瘤等慢性疾病的防治实际需要,作出与健康事业发展及保证人民健康相适应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预算;卫生主管部门对肿瘤等慢性疾病的防治必须作出长期的规划和全面而具体的实施安排,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给予或配套癌症早诊早治筛查的运作经费、增加癌症科研的立项和投入,鼓励在癌症科研创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把癌症等慢性病的防治作为“事业”来做,既为“前辈”的健康着想,也为自己将来的健康“谋划”,建立持续发展的机制,决不能满足纸上谈兵式的空洞预算方案,更不能出台虚假“应付”之规划。 四、合理配置肿瘤诊疗设备、规范诊疗方法并加强管理 各地医院在配置大型医疗仪器设备、特别是肿瘤诊疗仪器设备的过程中,曾出现较多的盲目攀比、无序竞争的现象。一方面,某些地区缺少必要的肿瘤诊疗的设备和手段,不能满足肿瘤诊疗的需要;另一方面,某些地区的主管部门,不按照当地实际的经济状况、诊疗现状、患者的需求量以及现有资源的配置,重复批准肿瘤大型诊疗设备(例如影象诊断、放疗设备)的投入,客观上鼓励了无序竞争,造成医学资源的重大浪费,不能发挥一个地区有限的财力经费所起到的最大的作用。因此为做到有利、有力、有效,既要大力配置适合经济发展的大型医疗器械,又要建立各级肿瘤诊疗仪器设备添置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制度。还有些地区对肿瘤诊疗缺少管理,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滥用药、滥用诊疗手段、浪费患者钱财并错失可能的最佳治疗时机。为此呼吁全省推行肿瘤患者规范化治疗方案的会诊制度、建立并实施医疗检查的相互认可制度,发挥各项医疗检查项目的最大利用率,杜绝任何形式的利益驱动式的治疗行为。政府可以考虑以专项事业基金作部分贴补的方式,建议放开癌症患者诊疗报销的范围,提高癌症患者就医诊疗报销的比例,又要加强管理与监督、研究癌症治疗费用限额与最佳诊疗方案相结合的费用报销方案。 五、加强癌症等慢性病防治的健康促进 医学研究证明,肿瘤的发生主要与环境、膳食、行为、生活习惯等有关,因此有效地控制和改善环境,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嗜好和生活习惯,可以有效地预防或延缓肿瘤的发生。资料表明,1/3的肿瘤是可以预防的,1/3的肿瘤是可以得到早期发现的,1/3的肿瘤通过积极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因此,把这些知识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告诉群众,可以使肿瘤达到预防和早期诊治的目的。卫生部门和宣传部门,在癌症防治、健康宣传促进上,负有不可替代的责任。为此强烈建议广电厅,出台有效的措施,建立每周或每月最低公益宣传小时指标的制度,必须把由所谓的“保健品”等“下三滥”广告占用的时间,让位于长期的、公益的癌症等慢性病的防治宣传。使广播电视宣传,真正为人民的健康事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