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心发展简况 扬州市聋儿康复中心成立于1990年3月20 日,是扬州市唯一一家专门从事语言康复训练的机构。多年来,国家、省、市、区领导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从事康复教育的同行们累计900人次来中心视察和参观。联合国的项目官员达赖先生、国家教委王明养处长和特教专家卜永馨教授对中心的训练效果作了充分肯定。他们认为该中心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实施了聋儿全面康复教育,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坚持“交往第一”训练等做法是值得提倡的。20年来,我们共收训了600名聋儿,其中70%聋儿已达到三级以上的康复标准。1993年入园的扬州聋儿马钰海目前就读于天津大学;1997年入园的聋儿张杨目前就读于扬州市附属中学,擅长写作、绘画,曾多次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998年入园的安徽籍聋儿王力目前就读于仪征市实验中学,成绩优异,年年获“三好生”称号;1999年入园的扬州聋儿陈含露,目前就读于扬州中学,成绩优异,年年获“三好生”称号,并和校文艺队到日本东京参加过文艺演出。1995年入园的扬州聋儿李思琪目前就读于扬州市沙口小学,年年获“三好生”。 二、存在的问题: 康复中心无固定场所:虽说聋儿康复中心取得这么多的成绩,但由于不像普通幼儿园那样能创造经济效益,于是在2004年扬州市文教局将康复中心撤销。多名聋儿无学可上,家长焦急万分,纷纷请求中心不能将他们的孩子成为真正的残疾人,一定要让他们的孩子开口讲话,和正常孩子一样交流,回归主流社会。于是该中心主任辞去公职,于2004年创办了扬州市维扬区春雷聋儿康复中心,性质由公办变成了现在的个人自筹自资的民营非企业。迄今为止,已有70名聋儿进入普小学习。由于不创经济效益,本中心还没有固定的场所,只能租用500 平米的场地作为校舍,校舍设施简陋,支付的租金让康复中心感到很大的压力。 1、 师资人员流失:语言康复训练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的老师必须具有“爱心、耐心、恒心”。教聋儿发简单的a音都需要几百遍,甚至是上千遍,聋儿才能模仿。由于中心的经济薄弱,教师付出的努力与回报不能成正比,甚至也比不了普通营业员的收入,迫于生活的压力,很多教师纷纷跳槽,这样给聋儿康复教育工作造成了很大影响。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素质的发展,教师水平的提高,最关键的就是教师自身修养的升华。作为特殊教育的教师,直接担负着能否让聋儿进入正常小学上学的重大责任。因此,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三、建议 江苏省各个市区都有综合性的残疾人康复中心大楼。如果康复中心能够能进入综合性的中心大楼,教师们再也不会为没有固定校舍而烦恼,家长们也不会为孩子们无学可上进入聋校而担心,聋儿们也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们一样能回归主流社会。只有大家摒弃民办的康复机构不能进公办的传统观念,制定一些合理的规章制度,共同为残疾人服务,让残疾人回归主流社会的目标才能更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