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街道报刊亭正式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景观,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品格与个性。因此,国内外许多城市都十分重视报刊亭建设。从西班牙巴塞罗那著名的兰布拉步行街上统一设计的较大规格的红色报刊亭,希腊古都萨罗尼卡中心街道两旁每五十米相间而立的小型报刊亭,到巴黎、伦敦街头的多功能报刊亭,无不为城市增添几分独特的魅力。除此之外,街道报刊亭还能方便地满足民众基本文化需求,提供就业机会,创造一定经济效益。据《商业百科》数据,美国2313个报刊亭解决了9770人就业,创造了8亿5000万美元的年销售业绩。 国内兄弟省市,像北京、河南、上海等地,也很重视报刊亭的建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奥运会期间北京没有拆除一个报刊亭。我省各地报刊亭自建设以来,在安置下岗人员、方便群众、满足民众文化需求乃至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很好的作用。但近些年来,随着城市改造的推进,以及报刊亭管理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某些城市纷纷拆除报刊亭,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发达国家报刊亭发展尽管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城市当局为降低城市犯罪可能性(报刊亭很容易成为现金抢劫现场)而调整管理政策、超市兼营报刊对报刊亭形成一定冲击等,但我们没有发现因为城市改造而给报刊亭施加压力的案例。 江苏省应当站在社会、文化、民生等高度重视城镇报刊亭建设。 一、报刊亭存在的意义 1.如前所述,报刊亭的存在是一个城市文化氛围的体现,也是方便居民生活、丰富群众文化、展示地方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 2.各大党报、党刊、晚报、日报是政府部门传达重要新闻、国家大政方针的主要载体,而报刊亭最贴近民众,因而是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 3.管理有序的报刊亭,有利于控制否则因为有需求就会日益增多的移动摊点给市容管理带来的压力,同样,也有利于减少盗版、非法出版物流通的机会。 4.报刊亭还有助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有助于和谐社会建设。 二、江苏省城镇报刊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江苏省城镇报刊亭按运营单位不同可分为三类:邮政系统投资建设的邮政报刊亭,(新闻)行业投资建设的报刊亭,以及街道承办的社会报刊亭。数量和规模上以邮政报刊亭为主。截止2010年12月底,我省共有邮政报刊亭2557座。全省单亭月平均报刊销售额为4000元(仅指邮政报刊,不含其他渠道进货)。单亭月均销售额最高的地区为常州,达6000元;其次是镇江,5300元;泰州为5100元;最低的地区为徐州,1100元;宿迁区1700元;省会南京为4100元。 现阶段报刊亭的经营管理模式主要是租赁形式。邮政系统按月向承租经营者(有个体工商营业执照的自然人)收取报刊亭租金(又称管理费),同时一次性收取备货金,备货金功能主要有两项:一小部分是针对报刊亭硬件设施的保证,另一大部分是邮政所提供报刊产品的货款。日常经营中按报刊费率结算给亭主酬金,结算费率与市场价一致(按不同品种在20%--28%之间)。由此推算承租者每月从邮政系统进货可以获得收入约在800—1150元之间,最高地区可达到1500元,最低地区不足500元。目前报刊亭承租经营者一般为一名,对于营业时间较长或者经营报亭做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承租者会有和家人共同经营的情况,对于报亭市口较好,销售量较大的,也存在雇用人员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邮政报刊亭的长期从业人员大约有3800人。 由于种种原因,报刊亭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群众生活少不了、城管管不了、邮政问不了”的弊端。为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各地政府陆续把报刊亭整治作为街景美化的重要内容纳入城市建设统筹安排。扬州市政府提出了打造“精致扬州、文化名城”的口号,扬州邮政局根据政府要求,狠抓落实,充分履行管理职能,拓展业务支撑,强化日常管理,工作得到了政府的肯定、社会的认可和亭主的支持。南通、常州、苏州、淮安等地区也都根据城市建设风格对报刊改造提出了要求,各地邮政部门积极配合,拿方案、出设计,负责全市邮政报刊亭布局调整、亭型置换等组织协调工作。新型书报亭有的增加了公益广告宣传功能、有的增加城市旅游指南功能、有的承担了315维权点功能、有的增加群众缴费便民服务等功能。而对于广大亭主来说,经营脏乱差的现象将不见了,促进了零售额的增加。从2010年起在全省13个地市的150个党报党刊特约零售点上都挂上了统一的红色标识牌,更加方便了广大群众购买党报党刊。 尽管如此,从全省情况看,报刊亭建设仍存在如下突出问题:一是管理权限不明,职责不清。文化市场、城管部门、邮局多头管理,容易出现盲区。二是报刊亭还存在式样不统一、经营不够规范的现象,与文明城市建设要求不符。三是个别地方对报刊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当与城市改造发生矛盾时,径直拆除。四是从业人员收入大多偏低。 三、改进措施 1.现阶段,将城市报刊亭管理权交给负责报刊分销的邮政报刊发行局。由其统一管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将报刊亭视同邮局的连锁门店(如超市便利店、加盟店),直接对邮局进行报刊亭日常运营、税收等方面的管理考核。邮局与报刊亭经营人之间按承包或租赁的关系(如地铁商铺)进行管理。 2.由各市局征询当地政府意见,统一各地报刊亭形象与规格,统一制定标准。所有新建报刊亭一律按新标准执行,条件成熟时逐步淘汰旧报刊亭。 3.丰富报刊亭的经营内容(如国外允许销售饮料、零食等文化类小商品来贴补收入)、功能。把报刊亭建设成便民亭、环保亭、信息亭、警民合作亭等,使之成为政府为民办实事和为政府做好精神文明宣传的窗口,让老百姓离不开,让地方政府想得到。 4.各地邮政报刊发行局要加强对报刊亭的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亭点的经营行为,取缔以包代管,加大对非法出版物的查处力度。 5.改善现行报刊亭的经营环境,对不通电的报刊亭能够有优惠政策来解决通电问题。 6.在城市出新过程中,按照“科学设置、合理布局、规范经营、严格管理”和“不影响交通、不影响绿化、不影响市容”的原则,对市区主干道上的报刊亭进行集中治理,通过合理规划,合理设计,把报刊亭建设与城市风格相统一,而不是一拆了之。对于不得不拆移的报刊亭,要给予相应扶持政策来解决入室经营所带来的高成本支出,以保障报亭经营人员的基本生活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