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1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1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1-04-08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关于进一步发展我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的建议 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是蕴含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技术先导产业,具有引领经济跨越发展的强大带动力。江苏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大省,科教支撑条件优越,设有生物技术和医药专业学科的高等院校有91所,涉及生物技术和医药领域的部省属科研院所有40家,学科专业基本覆盖了所有的生物技术和新医药领域。同时,相继建设了一批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当前我省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发展势态良好,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245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2.2%,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较快,骨干企业实力较强,产业开放度较高,若干产品和技术已在全国领先。但是,在我省加强传统支柱产业调整振兴的同时,正视阻碍我省对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着眼长远发展,积极进行前瞻性的部署,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努力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一、我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所占比重不高,产业贡献份额偏低。目前,医药仅占全省工业销售收入1.7%。从全国看,虽然我省医药产业占比超过10%,但较山东差近2个百分点,2008年全省医药产业销售收入比山东少131.3亿元左右。 二是规模总体偏小,企业竞争能力不强。全省有17家企业进入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但总体上大企业不多,制药企业平均销售收入不足2亿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规模平均不到2千万,生物技术企业规模普遍在3~8千万元之间。 三是研发投入总体不足,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我省除恩度等个别创新药外,目前具有较大市场规模的抗生素、促红细胞素和白介素等药物均为仿制。虽有一大批新药正在研发,但全省医药企业平均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仅为3%,不到发达国家的1/5,缺乏国际认可的新药创制关键平台。 四是区域特色优势不够突出,产业集聚度不高。南京、苏州、泰州、连云港、常州等地已形成我省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板块,但差异化分工不够明显,而山东已经规划建设了济南原料药、淄博传统制剂、胶东中成药、鲁西南生物药四大分工明确的产业基地。上海初步形成了张江创新聚集核心区、闵行生物医药、奉贤药品制造、金山化学原料药、奉浦现代中药等特色鲜明的医药产业集群。 二、关于进一步发展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的建议 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高产出的战略性产业。从加快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发展的角度,建议重点落实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发展创业投资。大力加强创业风险投资的发展环境建设,降低风投机构准入门槛,积极扶持生物医药创业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吸引和激励国内外风险投资及社会资金投向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建议在我省设立生物医药创业投资引导资金,鼓励境内外资本在我省设立专业化的创投机构,我省已设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大力支持对初创期生物医药企业的培育,鼓励省内其它创投资金加大对生物医药企业的支持,并对这部分创业风险投资,采取宽容风险的考核管理办法。 二是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建立财政性资金优先采购自主创新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品的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医药产品,优先列入我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规划免疫制度过程中,优先采购自主品牌药物;在医疗机构集中招标采购中,坚持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我省自主创新产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重大环境治理工程实施中,对自主创新仪器设备实行优先采购。 三是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大力推进我省生物医药企业兼并重组步伐,鼓励骨干规模企业采取并购、控股、注资等方式,与成长性中小企业进行战略整合,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企业集团。对我省医药重点骨干企业兼并重组的,以最优惠的政策支持企业重组,在购并融资、土地点供、税收扶持等方面,实行特殊服务。 四是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组织高校院所与骨干创新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十大产业技术联盟,加快对重大瓶颈制约技术的突破及产业化。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重点支持产学研合作创新载体建设和前瞻性研究项目。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吸引国内外先进技术向江苏转移,促进我省企业与国际接轨。 五是加快吸引领军人才。充分发挥我省科教和开放优势,积极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我省进行成果转化或创办成长型企业。结合国家和省重大科技计划实施,对引进人才在项目和经费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专项资金要积极支持引进海内外生物技术及新医药杰出人才。同时,要加大对江苏本土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扶持力度,最大限度地动员组织和激励我省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产业发展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