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1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1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1-04-08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农村客运公交化是指用城市公交车运营方式改造和代替现行的农村客运班车运营方式。经营主体由个体变为公司,经营方式由多、小、散、弱的个体经营转变为集约化、规模化、公司化经营,管理方式由分散管理转变为集中统一管理,实行“五定六统一”管理模式,即:定线、定车、定点、定时、定型;统一车型、统一标志、统一排班、统一调度、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票价,城乡道路旅客运输实现无缝衔接和零换乘目标,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短途农村客运公交化,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农村客运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和提升农村客运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发展现代道路运输业的重要内容,是短途农村客运的发展方向。 实现农村客运公交化,让农民象城里人一样,花上一、二元钱就能在家门口方便、快捷、舒适地坐上公交车,是广大农村居民的新期盼,也是十七大以及十七届三中全会、五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更是各级政府的新任务。 “十一五”期间,我省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301亿元,新改建道路4.2万公里,改造桥梁9044座,实现了县到乡通三级、乡到乡通三级、乡到村通四级更高水平的“村村通”。这为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城市公交由于其公益性而享受一般道路客运不具有的特殊政策,而就农村客运而言尚未享受同样的政策,仅部分呈现准公益性待遇。大部分农村为班车客运,班次较少,因此三轮汽车乘虚而入,作为农村客运的补充成为主力,安全性差。目前,我省一些县市,通过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新建农村客运站、候车亭等客运基础设施,积极创造条件,开行镇村公交,使农民真正享受到交通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真正享受到出行的便利和实惠,受到了农民群众的赞誉,也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交通运输保障。但是这项工作由于受到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力、重视程度等因素影响,发展不平衡:表现为苏南发展得快一些、好一些,苏北发展得慢一些、差一些。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使城乡客运得以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应加快农村客运实现公交化进程,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研究建立以市、县人民政府为主的责任主体制度。将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列入省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目标考核,限期完成。 二是研究建立市、县和省级财政支持的财政保障制度。在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部分(包括政府规定的免费或优惠乘车、低票价政策、完成政府指令性运输任务等),建立规范的审计、评估制度,建立和完善补贴、补偿机制。 三是研究建立农村客运公交化线路、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保障措施。优先安排涉及农村客运公交化规划、公路和桥梁等建设项目;保障农村客运场站建设用地;研发智能化调度系统和新型节能环保车辆等。 总之,通过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在全省基本建成资源共享、相互衔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农村客运公交化服务体系,为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供基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