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通过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调整钢铁产业空间布局,促进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重组,引导沿江及内陆地区,特别是城市钢铁企业向连云港转移,重点发展满足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所需的钢铁产品"。但目前我国钢铁产能过剩,国家严格控制新上产能,同时省内特别是苏南地区分布众多的中小型钢铁企业,布局分散,资源消耗大,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产业升级势在必行。为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建议省政府借鉴山东、河北等省钢铁企业重组的方式,加快调整我省钢铁产业布局,严格控制沿江地区产能,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以及搬迁改造的途径,逐步向连云港市转移钢铁生产能力。 一、加快钢铁向沿海地区转移、布局是大势所趋 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钢铁向沿海地区转移是一个大的趋势。因为无论是从原料运输的低成本还是外部市场的拓展,沿海地区对于钢铁行业来说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此外,沿海地区还有丰富的新能源,消耗低,环保、节能,这也是欧美日韩的钢铁业向沿海布局的最直接动力之一。从国内来看,事实上,中国钢铁业向沿海转移的大格局也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悄然形成。宝钢之于湛江,武钢之于防城港,首钢之于曹妃甸,鞍钢之于鲅鱼圈,围绕的都是"向沿海转移"的战略。从省内来看,我省钢铁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型钢铁企业,规模偏小,布局分散,没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从苏南地区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对资源和能源要求较大的钢铁产业已经不能成为重点发展的产业。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控制总量,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鼓励联合重组,促进产业升级。江苏钢铁工业如不抓住机遇,加快推进战略性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不仅整体竞争力将越来越弱,而且相当部分的中小型钢铁企业将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 二、连云港在承接钢铁产能转移上具有优势 (一)区位交通优越,便于布局大进大出的钢铁产业。从全球范围来看,连云港市位于太平洋西岸、黄海海州湾西南部,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处于环太平洋经济圈与新亚欧大陆桥的结合部,是新亚欧大陆桥与太平洋航线的连接点。从全国来看,连云港市在陇海、兰新铁路与我国海岸线交汇的T型结点上,是陇海兰新铁路沿线乃至广大中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是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枢纽。从中东部地区来看,连云港是东陇海经济带的东大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是长三角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是区域经济潜在的"增长极"。入选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和《福布斯》"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 连云港是我国综合运输的主枢纽之一,海陆空河兼备的集成交通优势,为快速汇聚生产要素提供了便捷通道。随着30万吨级航道、30万吨级矿石码头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加快推进,在连云港沿海布局大宗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的钢铁产业,就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发展空间巨大,能够承载钢铁产业落户。连云港沿海岸线总长205公里,沿着深水海岸线,拥有可供开发的土地面积1500余平方公里,其中有属于国有工业用地性质的低产盐田320平方公里,且全部处于"一体两翼"港口群的近边腹地,非常适宜布局钢铁、石化等大型临港工业。目前,连云港市已经在低产盐田上辟建了76平方公里的市临港产业区以及25平方公里的板桥、45平方公里的柘汪(海头)、60平方公里的燕尾港、50平方公里的堆沟港等临港产业片区,近300平方公里的徐圩新区正在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布局IGCC、精品钢铁、炼化一体化等大型临港产业,重大临港产业的承载空间优势明显。 (三)要素保障可靠,可以满足钢铁企业生产需求。发展大型钢铁产业所需要的煤、电、水等生产要素,在连云港都有畅通的保障渠道。煤炭供应方面,煤炭是连云港港口重要的出口产品,无论通过港口进口或铁路运输都能够保障供应,而且与苏南地区相比成本更低。电力供应方面,田湾核电站目前已拥有2台106万千瓦机组,二期、三期规划建设4台百万千瓦机组,全部建成后总装机容量将超过1000万千瓦,形成国家大型核电基地;新海火电现有装机容量118万千瓦,正在按照国家"上大压小"、"节能减排"的要求改建2台超临界100万千瓦机组,连云港充裕的电力资源可以很好地满足钢铁项目的电力供应。水资源供应方面,连云港水资源丰富,通榆运河将进一步完善该市水资源供应体系。 三、几点建议 (一)制定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刚性指导意见。为加快推进江苏钢铁工业结构调整,促进钢铁工业健康发展,建议以省政府名义制定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明确在产业布局上,除沿海地区外,原则上不再布新点,苏南沿江地区现有中小钢铁企业不再扩大产能,并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尽快实施压产、搬迁、重组,不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逐步退出市场。不再为沿海地区以外的钢铁企业新增产能批准用地、核准项目。 (二)培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钢铁集团。为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企业竞争力,应坚持在省政府的指导下,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江苏的钢铁优势企业为龙头,加快推进江苏现有钢铁企业的重组和整合改造,并在连云港组建江苏钢铁集团公司,打造江苏钢铁的领军型企业。 (三)规划建设连云港临海精品钢铁基地。依托新组建的江苏钢铁集团公司,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钢铁企业等战略投资者,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按照大型化、现代化、集约化的标准,高起点布局建设连云港临海精品钢铁基地。根据国家钢铁产业政策,规划建设钢铁产业必须要有钢铁产能指标的要求。恳请省政府帮助争取落实钢铁产能指标,将连云港钢铁基地项目上报,争取列入国家"十二五"钢铁专项规划,并在"十二五"期间能开工建设,力求"十二五"末形成1000万吨以上的产能。为确保连云港精品钢铁基地的顺利建设,建议省政府对沿江和内陆城市转移到连云港临海精品钢铁基地的钢铁企业出台专门鼓励扶持政策,并加大对钢铁基地公共基础建设投入的支持力度。 (四)成立专门的推进领导机构。为加强对江苏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组织领导,应成立由省政府领导任组长,省发改、经信、国土资源、环保、质监、工商、财政、银监等有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推动钢铁产能加快向连云港转移,是贯彻落实《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和国务院《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具体体现,也是江苏加快产业调整优化的现实需要。建议省政府考虑此建言,推动沿江和内陆城市的钢铁产能向连云港市转移,以此提高全省钢铁产业集中度,降低物流成本,形成规模效应,增强产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