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高考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统考语、数、外三门,分值设定为:语文160分,数学160分,外语120分,共440分。文科类考生加试语文40分附加题,理科类考生加试数学40分附加题。这种高考模式的设置,具有诸多不足。 一是不利于学生减负。虽说学业水平测试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七门学科,目前不计入高考总成绩,但学生只要必修四门课程中有一门考了D级(D级比例占全体考生5%),那么就被“一票否决”,无缘高考。如果必修的课程中考了一个C级(C级比例约占全体考生45%),那么就意味着不能填报本科。于是,学生语数外丝毫不敢马虎,政、史、地、物、化、生丝毫不能懈怠,学生必须将自己锤炼成为一个全才,应对接踵而来的大考, 学生们精神压力很大,精力也被折腾的疲惫不堪。过去学生到了高二后压力负担加重,现在是一进高中校门,就承受很大压力,这种高考模式负担没减轻,反而更重了。 二是不利于普通生成长。有些学生基本分达到一本线,却因选修科目成绩为 C,只能选择报考大专,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一旦平时学习很不错的学生,在选修科目中一门是弱项,那么将被剥夺读本科的权利,而且无法通过其它学科来弥补。高考理应是综合平衡“取长补短”选拔考试,现在变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种考试制度,武断地扼杀了他们读本科的梦想,影响了他们人生方向,高考,将成为他们今后心中永恒的痛。 三是不利于特长生发展。社会一直提倡“不拘一格降人才”,但是,这种高考模式,成了对特长生的一种扼制。首先,九门学科需要门门俱到,这样就使考生失去了主攻方向,分散了时间和精力,占据了钻研兴趣学科的时间空间,难以将喜爱的学科学深、学透。其次,选修、必选的六门学科成绩只是录取时的一种参照,是一种“过关即可”的科目,高考的指挥棒决定了学校的重视程度和老师的授课方式,如,老师在授课时,肯定是知识点全部涉及,但是每个知识点都不会深入挖掘,这些因素从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特长的发展。再者,因形势需要,学生主观上也不愿、更不敢对某一门喜好的学科投入太多精力,无奈地屈服于“过关万岁”的现状。最后,特长生在学科中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在高考时仅得到一个含糊的等级评定,不利于高校在众多考生中发现他,在大学里培养他。于是,出不了奇才,社会也就缺失了在某专业领域卓越超群的人才。 四是不利于科学考评。语文、英语为语言类学科,是一种工具性知识。对理科生来讲,高考分值中,语言类分值占58%;对文科生来说,语言类分值占67%。高考分值设定,导致产生地域差异和性别差异。一方面,众所周知,就目前中国教育现状,城市中学和农村中学教学资源差距很大,特别在外语和语文这两门学科上,城乡教育质量差距尤为突出,语言类分值所占比例之大,直接导致农村学生在高考中处于更加不利地位。想让农村中学培养出“十项全能”并顺利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的学生,难上加难。另一方面,江苏近年高考中,高分者以女生居多,呈现“阴盛阳衰”状况,因为高考分值的设定,就决定了高考将偏爱于有语言天赋的女生,高考选拔出的人才,一定程度上是选拔具有语言天赋的人才。高考应该是综合能力的考试,只注重语言能力考试,忽略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等方面的考试,影响了高考公平性。 五是不利于高校选拔人才。近年来,顶尖高校面向全国扩招,但对江苏的指标一直没有增加,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这些高校专业很难面对江苏挑选人才。如,录取分数线,以语数外三门总分为标准,是一种定量选拔;而学生在学业水平测试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这些学科,只有几个不同等级的划分,区分方法不定量,这种定性的考评难以为各高校提供准确依据,难以让高校选拔出针对性的人才。分值压缩,同一分上万人,不利于填报志愿,不利于高校录取,美国SAT考试2000多分,有其科学性。江苏近十年频繁变动高考方案,部分省外高校对新方案的不完全了解, 有些高校甚至减少了在江苏省的招生名额, 这就减少了江苏考生报考外省高校的机会。 六是不利于人才培养。中国物理学界一代宗师叶企孙先生说:没有自然科学的民族,决不能在现代立脚得住。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是一个制造业大省,需要更多的理科人才来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但高考这根指挥棒却表示,物理、化学、生物不算分,这直接影响学生对自然科学的重视程度和兴趣爱好。在选拔上,自然科学应该侧重于考核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语言类分数占去了58%,这些无疑弱化了理科,造成科技创新类学科偏离重心,打断科技创新的研究链,可能造成今后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的优秀人才难以为继。 高考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考试,语数外是一种工具,是侧重于知识性,而能力考试需要借助自然科学等学科的考试。教育是民族之魂,而考试制度是教育的指挥棒,特别是高考制度,江苏高考制度如不尽快改善,是江苏的重大损失,也是这一代人的悲剧。 为此建议:江苏高考尽快取消等级,恢复3+2高考模式,一切用分数量化,以量化的分数来对应量化的录取分数线,尽快纠正半定量半定性的考试对应定量的录取不科学做法,还学生一个考试的公平,还学校一个教学的正常,还招生一个录取的清白。这样调整后,纠正了语文和数学尖子生的优势和差等生的劣势,不让其在一门上与其他考生拉下太多的差距。纠正了选修2门等级的猫腻,考生用分数说话一目了然。纠正了高考录取时的2道门槛,既不必用必修分定录取线,也不必用选修等级定大学本一、本二和本三。纠正了中学的不均衡教学,可以不必让中学一窝蜂的扑在语数外上,而弱化了其他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