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1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1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1-04-08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近日民政部发布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15年,基本建设形成制度完善、组织健全、规模适度、运营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全国到2015年基本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我们江苏怎么办?必需迎头赶上! 一、我省养老面临的困境 江苏于1986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早13年。养老问题正日益加剧。截至2010年初,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1260万,占总人口的17%,预计2015年时全省老年人口达到1500万,占总人口的19%;到2020年,老年人口占21%;在未来的20年中,老年人口将占1/3;并且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社会养老任务十分繁重。 养老方式大致有三种: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我省应建立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家庭养老虽说是传统美德,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女性进入劳动市场、计划生育的执行、“四二一”和空巢家庭的剧增,家庭养老正在弱化。 从理论上讲,机构养老具有规模效应,它通过适度集中,实现养老资源的优化,使老人生活质量提高。但现有的托老所、养老院、老年人公寓等机构无论在规模设施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目前,我省各类养老机构所拥有的床位数约占老年人数的2%, 97%以上的老年人要以家庭养老或社区居家养老的方式安度晚年。 二、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社区是一个集各种物质和人文资源于一体的能够给人以认同感的小社会。一种资源或者服务能否达到理想的结果,需满足四个方面的要求,即可供性、可及性、可购性和可靠性。社区整合资源后能满足老人对这四个方面的需求。社区居家养老具有如下可行性与优越性: 第一,资源丰富,投资少、成本低。有的社区的生活、医疗、文教、卫生等设施十分齐全,能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养老服务是就地取材,服务广、见效快。 第二,社区是老人居住人熟物熟和可信可靠的地方,它能够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属感,能使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第三,依托社区居家养老,老人还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安排饮食起居,既提高了生活质量,又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第四,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帮助弱势群体提供再就业的岗位,还可使一些低龄老人实现再就业的愿望。由此可见,社区居家养既能解决机构养老亲情淡泊的问题,又能解决了家庭养老服务不足的问题,是适合国情的养老方式。 三、社区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 由于社区居家养老还处于发展阶段,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连续性;政府责任不清,没有明确自己在居家养老中的职责,往往是行政号召多,具体落实少;不少社区缺少资金和养老设施,有的社区虽有设施,但不健全或者条件简陋;养老服务内容单一,仅是以钱买家政服务,不能满足老人对医疗保健、心理慰藉、精神文化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居家养老的专职人员匮乏,目前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大多由下岗人员和农民工组成,业务素质和奉献精神有待提高;社区居家养老的规范和评判标准尚未完善;……这些都阻碍着社区居家养老事业的发展。 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的建议 1.发挥政府职能,为居家养老提供政策和资金 政府支持是社区居家养老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主要体现在制定政策和经费拨款上。 (1)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推进社区居家养老的实施。 政府要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并将发展规划纳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中,将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协调起来,推动居家养老事业健康发展。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明确居家养老工作的性质、主管单位、保障机制及对社会力量参与的优惠政策;完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框架的居家养老体系,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培训,并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为社区老人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对于出台的政策,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并在实践中修改完善。 (2)设立专项基金,保障社区居家养老的顺利发展。 政府拨款设立居家养老专项基金,把居家养老服务的经费列入政府的财政预算。基金可通过以下形式对老年人帮扶: 一是设立养老券制度,老年人用政府发放的养老券购买社区服务。 二是招聘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并将其纳入公益性岗位。 2.发挥社区的优势,为居家养老提供管理和服务 社区作为居家养老的载体和实施者,应做好以下几件事: (1)利用社区现有管理体系,建立居家养老的组织体系。 居家养老的组织体系应包括居家养老管理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以及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中心主要职责是:研究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制定本社区的居家养老计划、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负责养老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服务站主要职责是:掌握社区内老年人信息和需求;负责养老券等物品的发放;引进与督促养老服务机构;负责养老设施的建设与维护等。服务机构主要职责是:实施各种养老服务。 (2)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建立养老的服务网络和监督体系。 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网络主要包括纯福利性服务、邻里互助服务和有偿服务。纯福利性服务是指老年人使用养老券的服务。邻里互助服务是指居家养老服务站吸纳社区志愿者的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的监督体系可由居家养老管理中心和社区内的民间组织等构成,主要监督养老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并将信息反馈给居家养老管理中心。 3.提倡子女关爱老人,为居家养老提供亲情 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并不意味着家庭就可退出养老的舞台,家庭给予老年人的关怀和照料是其他任何组织无法取代的。在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仍然居住在家中,具有血缘和亲情关系的家是老年人的精神寄托,能使老年人的精神获得极大的满足。因此,在社区居家养老方式中仍要提倡子女多关爱老人,营造善待老人的精神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