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1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1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1-04-08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必须高度关注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各高校补充师资、人才引进的力度很大。在教师队伍日益壮大的同时,青年教师成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占比例逐年提高。青年教师作为新生的师资力量,不仅为高校带来了活力,其素质更成为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应该引起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 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的整体状况尚不能令人满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普遍不高 高校在招聘新教师时,制定的应聘条件往往很高,比如,强调应聘人的学历出身,要求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均出自“211”院校,甚至“985”院校,并成为进入高校的硬门槛。但是,相比之下,经过层层筛选进入高校的青年教师,所受到的教学培训工作显得单一和薄弱,主要是若干学时的岗前培训、普通话考试、听专业课等。实践证明,这种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可能导致教学水平和高等教育质量的下滑。本人曾参加过几次“青年教师过教学关”的试讲考核,感触很深,青年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比我们这一代刚走上教学岗位时差了一个层次,而我们这一代又自认比上一代教师差一个层次,真的是时代不同了,一代不如一代。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势必成为提高高等教育水平的制约因素。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培训不到位应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此,仅仅把严进门关是远远不够的。 2. 青年教师生存压力过大 青年教师生存压力大,既不利于青年教师的顺利成长,也严重影响了师资队伍的稳定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青年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是年度考核压力大。高校科研机构化趋势明显,片面强调科研,科研经费成为主要考核指标。为了完成考核指标和为职称评定积累条件,青年教师必须拼命争取科研项目,否则便得不到或得不全绩效工资,尽管绩效工资本来就不高。因此,很多青年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科研和写学术论文上,很难潜心研究教学,甚至无心做好或应付教学工作;其次,青年教师生活压力大。房改以后,住房成为压在青年教师头上的一座大山,靠学校提供的购房补贴和可怜的工资难以应付如今的高房价。优秀人才留不住的问题日益显现。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供参考。 1. 高校应采取多方面措施,制定出更为有效的岗前培训和上岗考核办法,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尽可能减轻青年教师的负担,比如适当延长考核过渡期、适当延长廉租青年教师公寓的住宿年限等。 2. 教育管理部门应将青年教师问题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抓,投入一定的资金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依据人才成长规律,制定出相应的指导性、扶持性政策。例如,政府出资设立青年教师培训基金,允许有条件的高校自建面向青年教师的住房等。 通过高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为青年教师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使高校这一人才高地能够继续保持下去,为我省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