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1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1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1-04-08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自2004年以来,我省全面扎实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并取得显著成就,非遗保护的地方立法、名录体系建立、传承人保护机制建立等诸多方面都走在了全国前列。随着我省非遗保护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建设一支业务熟、素质高、管理强的非遗保护管理工作人才队伍显得迫切而重要。 一、我省非遗保护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一支稳定的专业人才队伍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涉及门类丰富、项目浩瀚,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类别,在每一大类下,还有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众多项目。因此,我国非遗保护管理工作对专业人才的业务素养、工作能力、管理水平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我省经过几年努力,已建立国家和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已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项目数在全国名列前茅;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保护体系也已建立。同时,全省还有更多潜在代表性项目有待挖掘保护,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保护工作有待深入;编制各级非遗保护规划,研究建立科学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保护机制和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保护管理机制,以及非遗项目的保护与利用,非遗项目的产业化等课题研究工作,都迫切需要具有非遗保护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的高端专业人才。同时,基层大量的基础性、日常性保护管理工作也需要有一批理论联系实践、既懂专业又会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我省的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都已设立,各县(市)、区非遗保护中心的在陆续建设中,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中心)都在规划、筹建、建设中,建立一支非遗保护的专业人才队伍条件成熟,且势在必行。 二、目前我省非遗保护管理工作人才队伍现状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不久,保护管理机构一般设在各级文化部门的社文处、文化馆。目前从事非遗保护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改行业或专业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县(市)区、乡镇最基层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是由文化站工作人员兼任。同时,我国设立非遗保护专业的高等院校凤毛麟角。所以,从事非遗保护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不仅数量少,而且具有非遗保护管理专业学历背景的专业人员更是稀缺。这对于处于起步和初级阶段非遗保护还能应付,但随着非遗保护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的管理人员队伍显然是不能满足今后工作所需。建立一支业务精、素质高、管理强的稳定队伍显得迫在眉睫。否则,这将制约我省非遗保护工作科学的、可持续的深入开展。 三、建议我省抓紧建设一支金字塔式的专业人才队伍 根据我国、我省非遗保护管理机制的特点,建议我省通过在职培训、学历教育、职称教育等举措,努力打造一支以县(市)乡镇从事基础性、日常性保护管理工作的业务人员为塔基,以从事非遗保护规划、研究、管理工作的中、高端专业人员为塔身和塔尖的金字塔式人才队伍。 1、岗位培训。建议我省非遗保护管理部门与高校联手,分期、分批对我省各级非遗保护中心、县(市)乡镇的非遗保护兼职和专职工作人员进行脱产或在岗的,较为全面、系统的专业培训,逐步提高现有工作人员队伍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 2、学历教育。建议我省在高校设立非遗专业培养专门人才。我国、我省部分高校设有文物、博物馆专业的本、硕、博段的学历教育,近年又开设了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为教育、文化、旅游、文物保护管理部门,以及文物考古、博物馆等单位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非遗保护与物遗保护管理工作虽有共通之处,但两者的专业领域、工作方法也有较大差距,当前我国设有非遗保护专业的高校很少,制约了非遗保护管理专业人员培养工作。因此,建议我省文化管理部门与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高校联手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的本、硕、博段学历教育;同时开设非遗保护管理专业的成人学历教育,以培养具有扎实理论水平、较强研究能力、较高管理水平,适应性强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研究、保护、规划、管理、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3、职称教育。目前从事非遗保护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主要方向是群文或文博系列。事实上,非遗保护管理工作专业性强,业务工作方法与上述两个专业有较大差别。因此,建议我省在时机成熟时,在初、中、高专业技术人员序列中设立非遗保护管理工作专业系列,以增强非遗保护管理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归属感、荣誉感,以提高非遗保护管理专业人才队伍的专业性、稳定性。 总之,建议我省文化管理部门通过在职培训、学历教育、职称教育等举措,培养大量通晓中外历史文化,掌握非遗保护与管理、规划与设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从事非遗保护与管理相关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同时具有较高非遗鉴赏能力和美术修养的专业人才,抓紧建设、打造一支建立一支业务精、素质高、管理强的稳定的人才队伍,以促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保护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始终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示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