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2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2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2-02-07 10:46 来源: 本站原创

苏北是我省肉牛、马、驴、骡等大牲畜生产基地,其存栏量历来占全省总量的85%以上,全省人民食用的牛肉大部分来自苏北。近10年来大牲畜肉品(以及活畜)价格持续上扬,供不应求,一头育成肉牛抵上农民2-3亩多地的全年收成,可见鼓励、引导、扶持农民饲养大牲畜可使农民持续增收。另据省农林厅公布的业内资料显示,由于人们对牛肉等大牲畜肉需求量的猛增,全国牛存栏量近10年中减少了25%,江苏同期减少了30%,照此速度下去,不要太长时间,社会上将无牛肉供应。与此同时,苏北地区每年数千万吨农作物秸杆被焚烧,不仅造成巨大资源浪费,而且年复一年导致环境污染。如何加快苏北肉牛等大牲畜养殖基地发展,保证全省人民牛肉产品的市场供应,促进当地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应当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

一、苏北肉牛等大牲畜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存栏量、出栏量逐年减少。苏北5市中,肉牛为主的大牲畜养殖主要集中在徐州、宿迁、连云港3市,占苏北大牲畜养殖总量的93%,通过对徐州、宿迁、连云港3市的实地调研发现:肉牛的存栏量20116月底的调查测算数字,与2000年职能部门的统计数字相比较,10年中存栏量下降31.1%,其中徐州下降35.00%,宿迁下降27.33%,连云港下降20.07%。这与全省肉牛存栏量平均30.00%非常吻合。同时,地产牛的真正出栏量随饲养量的直线减少也在直线下降,比如泗洪县肉牛2011年的出栏量比2006年就下降了32%牛价持续走高,许多地方杀母牛现象严重。

2、利用秸杆饲喂量逐年减少。在调查的苏北3市中,每年的秸杆产量高达900多万吨,在上个世纪90年来中期,每年利用秸杆饲喂大牲畜量可达150万吨左右,占每年总产量的17%左右,有的县区可达20%以上。可到了2010年,徐州地区每年利用秸杆饲喂大牲畜的比例仅为年产量的5%,连云港市仅为年产量的10%,宿迁被调查地区秸杆饲喂大牲畜的比例甚至不足5%。而其余部分秸杆利用则大多为能源利用和肥料利用,而更多的部分则被焚烧在田间。

3、散养户逐年减少。由于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多,留守族无力饲养。原先传统养牛的农户大多不再饲养,千家万户散养的模式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代之形成的是养8-10头和20-30头的小型规模养殖户,而往往在一个县区养100头以上的养牛户也很少见;除奶牛之外,黄牛和肉水牛100头以上的养牛户一个县区难得见到几户,至于养上千头的先后曾办过几家,如连云港的天顺公司,多以失败而告吹。

4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当前已有多年不搞农作物秸杆利用现场示范活动,原先使用作物秸杆养牛的地方近年来均已回到从前,农民已大多弃秸杆不用。加之近年来各地一直在扶持生猪,而对大牲畜扶持力度削弱,尤其是规模化饲养大牲畜在全省至今没有形成气候,缺乏模范带头作用。秸杆的青贮氨化等科学利用也因此而缺乏指导,因此就一个地区而言,秸杆的利用也就逐年减少。

5、肉牛养殖基地至今未形成。作为养殖基地,首先要有良种基地或大型繁殖场。而历史上大牲畜年饲养量达百万头的苏北地区,除徐州有一种公牛站之外,其他地区(如东海县)历史上曾有过的种畜场,但早以不复存在。因此,尽管所调查的3个市,其所属10多个县区大多为国家级或省级秸杆养畜示范县,但目前都没有形成上规模的肉牛养殖基地。当前各地已基本上不搞大牲畜的品种改良,农户母牛的配种主要由各乡镇的个体配种员承担,面上家畜改良工作处于无人管理盲目状态,农民购买种畜或犊牛,往往需要到市外县外购买。

二、加快苏北肉牛等大牲畜养殖基地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地方政府重视是关键。10年来,国家对秸杆养畜一直以示范县形下达项目经费的,尽管数量不大(每年1个县30-50万元不等),但地方政府配套经费往往落实不到位,更重要的是市县两级政府大多拿不出发展大牲畜的具体政策来,以致业务主管部门和乡镇无法操作,许多具体作停留在会议和材料上,以致大牲畜发展呈负增长。因此,建议省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应把对养殖业的扶持重点放到苏北地区,有关专用基金应大幅度向苏北倾斜,而且应让地方政府拿出配套资金。

2、保护大牲畜种源已成当务之急。苏北地区大多饲养国内优良品种鲁西南黄牛,由于近10年来苏北各地放松了大牲畜的品种改良工作,目前农村中的肉牛品种严重退化,以致农民买不到好的种牛和犊牛。因此,要在一个地区发展肉牛养殖,保护和解决好大牲畜种源已成当务之急。上个世纪80-90年代分别在徐州的铜山县、连云港的东海县建种畜场的方法非常必要。历史经验证明,地方政府和省业务部门忽视种畜场的做法是错误的,应当尽快恢复重建。

3、为饲养大牲畜提供发展空间。苏北地区大多是农业县区,随着土地资金源越来越少,饲养大牲畜的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小。根据国务院及农业部的多次文件规定,各地要把建设畜禽养殖小区作为发展畜牧业的主要任务来抓。但实践证明文件下发了,离工作的落实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另外,即使养殖小区建起来了,如果没有好的配套扶持政策和优惠条件,农民还是不会进区养殖的。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需要帮他们解决一系列具体问题。

4、肉牛养殖基地的建设需要落实具体措施。当前,各地已相继成立了许多养殖专业合作社,其中也包括肉牛养殖在内。而这类合作社大多为松散型民间组织,没有活动经费,更没有能力解决用地问题和资金问题。如果政府的业务主管部门能去关心和支持这此合作社,更多时候由政府职能部门出面协调县、乡、村及有关部门,可能问题要好解决得多。与此同时,政府职能部门不仅要制定一个地区的大牲畜发展规划,而是要制定落实这类规划的具体措施,下大气力用3-5年时间建设各地的肉牛养殖基地和种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