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北各市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及有关会议精神,不断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初步形成了规划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管理规范、便民利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在方便群众就医、降低医疗费用、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卫生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是:
1、认识问题。社区卫生服务在发展过程中,大部分都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但仍然存在着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的现象,有的只是形式上的支持,内容上不支持;由“政府领导、部门协调、街道负责、居委会参与、卫生部门实行行业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虽已明确,但一些部门认为社区卫生工作是卫生部门的事,未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加以统筹安排。
2、 政策问题。部分城市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没有很好得到落实。一是财政预算不足。部分城市仅依据改革之初的测算数据作为政府补偿的依据,没有考虑医改后医疗收入减少,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支出增加等其它因素。二是未能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据调研情况看,市级财政补偿资金基本能足额到位,但区一级配套资金均不能足额按时到位,县(市)城区基本没有投入。三是收支两条线机制不健全。医改后,人财物由区卫生局统管。收支两条线管理后,中心的收入全部上交区财政,支出由财政下拨,但如果中心的账号上没有钱,财政局就不拨。收支两条线形同虚设,又多了两个审批程序,拖延了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
3、人员问题。由于缺少吸引优秀医技人员服务社区的激励机制,加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条件差、待遇低,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近几年,社区卫生人员做医疗工作的同时,兼任着公共卫生的服务职能,虽说政府给予一定的公共卫生补助经费,但只是杯水车薪,医院和职工的收入还是要依靠医疗收入。
4、监管问题。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从过程上看,只是把国家允许的医院机构在购进价的基础上加价15%的规定取消了,并没有从源头上遏制从生产厂家到销售终端的层层加价的中间环节。便宜药品难购。临床常用药地塞米松2mg/支,654-2 10mg/支被列入基本药物目录,但很难购进。药品配送公司找不到生产厂家,原因是利润太低,无厂家生产,类似药品还有许多。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顺应了民意,赢得了民心,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已影响到了医疗改革的进度和成效,主要是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所致。
建立提升城市社区医疗水平的长效机制,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改善民生、惠民利民的系统工程。必须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推进苏北各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政府主导,实行目标管理。各级党委、政府应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切实摆上工作议程。鉴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责任在区和县(市),建议市政府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与各区、县(市)政府签订目标责任状,纳入年度综合考核。
(二)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相关政策的落实。一是建立稳定的经费筹措和投入机制。市和区政府要加大投入,对市区两级按比例分担的社区公共卫生补助经费,必须纳入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到位。县(市)也要保证一定的资金投入。要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卫生公共财政补偿机制。二是强化绩效考核。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细化和量化考核标准,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政府投入挂钩,并建立奖惩机制。三是确保社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到位。把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建立完善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对新建和改建居民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用房,要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四是尽快落实省有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的文件精神,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机构实行全额预算管理,从业人员的工资、福利由公共财政全额支付。
(三)认真落实医保政策,要学习借鉴南京等地做法,发挥医疗保险的需求引导和流程管理功能,积极引导参保居民到社区看病就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要扩大基本医疗保险支付项目,降低医疗保险起付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项目,属于医疗保险基本保障项目的,应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范围。慢性病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的医药费用,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部分纳入到统筹基金支付范围。降低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和住院“门槛费”及自付比例,探索建立社区首诊、分级医疗、社区慢性病人规范就诊报销制度、社区医疗保险费用预付制度,完善落实“双向转诊”制度等,引导群众小病到社区就医。尽快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保结算中心实行电脑联网,解决群众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报销问题。
(四)完善用人机制,加快社区卫生队伍建设。一是加快自主培养。应由政府投资,建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培训基地,有计划地对现有服务人员进行系统专业培训。鼓励高等院校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养,加强全科化转型教育,做到持证上岗,持证行医。二是实行政策引导。制定吸引卫生人才进社区的优惠政策,对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从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鼓励离退休高、中级卫生专业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三是实施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度。市级综合医院作为所在城区的技术指导中心,应积极承担起扶持社区卫生机构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全面落实好医务人员晋升职称下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