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省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慢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日益严重,慢性病患病率及占死亡的总比例迅速上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医疗费用急剧上升。
根据卫生部发布第四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报告,全中国有2亿人超重、1.6亿人患高血压、1.6亿人血脂异常、6000多万人肥胖、4000万人血糖异常。2009年11月份,《中国城市健康状况调查》系列报告之《中国公职人员健康白皮书》发布:中国公职人员超重或肥胖者占40.7%,脂肪肝和“三高”患病率比普通脑力劳动者分别高出4.4%和3.2%。
目前,我国对于健康预警测评、疾病风险评估和早期干预仍处于探索阶段,远不能满足大众对健康长期管理的需求。大多数体检中心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疾病检出阶段,而对健康预警尤其是慢性病的早期预测和干预较少,难以实现和满足大众对健康预警和早期干预的需求,不能解决疾病隐患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居民和政府重视不够。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卫生事业发展以改善疾病治疗条件和加大设施投入为主,居民也是在出现疾病时才会重视健康问题。医疗机构以疾病治疗为主,对于健康的早期预警测评和干预,关注少,投入更少。
(二)健康预警测评和干预缺乏相应的标准。与健康预警测评和干预相似的服务体系大部分通过体检中心实现。国家对于体检中心建立与运营资质有相应的标准,然而,健康预警测评和干预体系尚无明确的标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疾病的早期预测、风险评估以及早期干预管理等问题。
(三)专业研究和从业人员匮乏。健康预警测评和早期干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医学、统计学、营养学和食品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储备,而目前相关从业人员多数只具备单学科背景,健康预警和干预体系的形成和实现履步为艰。
二、具体建议
面对现状,要实现卫生部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的目标,应坚持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道路。因此,人体健康预警测评与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相关学会、协会的积极作用,利用媒体手段,宣传健康知识,也可以社区服务的形式,加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引导健康消费,强调健康预警测评和早期干预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二)运用科技信息新技术加强合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强医院、体检机构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客户、专家系统、医疗资源、学术机构、远程诊疗服务等平台。首先在网络比较好的区县开展试点,利用现有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居民终身健康档案,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广数字化健康档案的应用。
(三)建立标准、规范。充分利用大量的基础数据,发挥科研机构学术研究能力,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健康预警测评、疾病风险评估的方法、标准,建立早期干预体系的操作规范,突出个性化、循环性、长期性的特点。
(四)加大政府对相关领域研究的支持力度。健康预警测评与干预体系的建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研究,通过研究才能够建立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实施标准。政府应设立专项科研基金,促进在健康预警测评的基础上进行的早期干预实例研究。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促进利用优势资源开发早期干预的产品,并严格把关应用性研究试验。
(五)培养综合性专业人才。加大学科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研究水平,以推动健康预警测评与干预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