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境内,是我国“九五”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也是国际大陆科学钻探(ICDP)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4月18日钻探工程开工建设,分别在5158米、3600米、2000米和1000米深处安装地震、地温和井下压力仪器设备,观测地球内部地震、地热、流体压力等信息,是世界上同井观测项目最多、观测仪器安装最深、技术难度最大的地球物理长期观测站,2007年12月17日工程通过验收。目前,钻探工程已取得超高压矿物的大量发现、结晶岩中地球物理探测技术首次验证等10项研究成果。
依托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在连云港建设国家地质公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一是有利于保护中国地学“望远镜”。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被地学界称为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是带动21世纪地球科学和相关工程技术发展的大科学工程,同时也是解决社会所面临的资源、灾害和环境等问题的重要基础研究课题之一。工程于2011年8月被《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调查登记为一级(最高级别)保护程度的地质遗迹,同时被列为保护对象的连云港地质遗迹还有苏鲁超高压带、地热温泉、特大金红石矿、郯庐断裂带等。以中国(连云港)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为中心划定地质遗迹保护区,建设国家地质公园,是更好地保护地质遗迹资源的一项有效措施。二是有利于开发利用地质遗迹资源。建设连云港国家地质公园,可以带动开发连云港及周边地区的矿产等资源,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得到有序利用。同时,也可以促进地质旅游业快速发展,有效提升地质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国家地质公园,可以通过具有一定趣味性、观赏性和知识性的载体,打造集收藏、科研、科普教育和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对大众特别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地学科学知识普及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四是有利于引领相关新兴产业发展。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开展的基础性科学研究,是相关科技以及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后盾,对带动相应的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先导意义。
连云港市历来十分重视对境内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开展了大量建设国家地质公园的前期工作。一是成立专门工作组保护地质遗迹资源。二是投入资金修建连接科钻井及所在镇政府驻地的峰泉公路,协调开辟连霍高速东海西出口(距钻井仅5公里),改善地质遗迹周边交通条件。三是根据科钻井项目建设规划,进一步调整完善土地、交通、电力等相关专项规划,为科钻井项目发展留出空间。四是聘请高端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地质公园建设可研报告。五是初步确立了开发思路,近期建设地质博物馆,远期规划整合周边地区地质遗迹资源,建设国家地质公园。
鉴于建设连云港国家地质公园是一项影响深远、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地方政府的力量难以完成,请求江苏省有关部门商请国家给予大力支持:一是建议有关部门能适时到连云港市及周边地区开展实地调研,同意依托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在连云港建设国家地质公园,并对项目可研报告的深化编制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二是建议有关部门能在地质博物馆的规划设计、项目建设、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建议有关部门能帮助连云港市整合境内以及周边地区的地质遗迹资源,协力合作,推动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尽快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