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普遍提高关系职工民生的“就业、工资、保障”水平仍面临诸多现实难题。一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困境,推动职工工资倍增计划落实面临挑战。二是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引发社会结构性就业矛盾愈发凸显。三是多方面落实农民工群体的同城待遇需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对于经济基础较好的江苏来说,应把保障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江苏率先发展的成果更多应用到民生领域,尤其是要重视普通劳动者的经济利益诉求、精神文化诉求、个人发展诉求,真正让劳动者体面劳动、尊严生活。民生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做成,要从生产、分配、管理等各个领域统筹推进。一是在社会生产中鼓励劳动者创新劳动。塑造一大批具有专业技术水平和较高文化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提高职工自身的生产发展能力,这是民生之本。二是在社会分配中重视增加劳动者工资收入比重。着力改变工资分配中“强资本、弱劳动”不合理格局。以更大力度关注研究面宽量大、人数众多的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三产服务业一线职工工资增长问题。三是在社会管理中突出农民工群体的服务管理创新,着力解决农民工群体在物质需求、精神文化、政治等方面诉求。四是在社会稳定中密切关注小微企业劳资运行状态,解决小微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种种为题,提高小微企业的发展能力。如何逐步推进职工民生改善工程,促进职工体面劳动,尊严生活,提出如下建议:1、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政策。创新农民工群体的社会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城乡对接政策,逐步解决农民工的户籍管理、住房、子女教育问题,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2、落实工资政策。把职工工资倍增计划作为刚性指标,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加强劳动执法监察,督促企业依法规范和完善劳动用工制度,在企业依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尤其是强化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内部工资分配政策调控和指导,大幅度提高一线职工工资在企业工资总额中的比重,保证工资分配的相对公平公正。3、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我省微小企业面广量大,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建议出台《小微企业促进法》实施细则,增强可操作性,加大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落实和执行力度,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以企业运转促就业,以企业发展保民生。4、扶持创业就业。以党政为主导,社会协同,形成全社会扶持创业就业良好环境。对就业者,宏观上,政府对就业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强化科学引导,形成合理的社会从业结构,微观上突出技能培训和岗位供需信息对接,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对于创业者,给予贷款、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