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2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2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2-02-09 17:20 来源: 本站原创
  

中药产业是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相结合并以一、二、三产业融为一体的新兴产业, 中药产业的第一产业是以产业化经营和规范化生产( GAP) 为特色的中药农业; 第二产业是以统一炮制规范、统一质量标准为特色的中药饮片工业和以现代化制药技术设备与规范生产( GMP) 为特色的中药工业; 第三产业是适合于市场经济的以总代理、总经销和连锁经营( GSP) 为特色的中药商业。

一、我省中药资源及中药产业情况

1.中药野生资源品种丰富。

根据1956年、1960年和19831987年先后进行的3次中药资源普查,江苏共有各类中药资源种类1600余种,其中植物药资源1416种,分属212764属;动物药材155种,分属103科;矿物药材27种,其他类中药资源2种。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

经过多年的发展,一些地区成功探索出中药种植的现代产业之路,如射阳县洋马乡在粮棉效益比较低的情况下,借助千亩“百药园”优势,发展药材生产,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1997年被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药材之乡”称号。我省的东台薄荷、宜兴和大丰两市的百合、灌南板蓝根等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邳州市银杏叶生产基地成为江苏省第一个通过国家GAP认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3.科研机构云集,研发能力强大。

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医中药研究所、苏州医学院等科研院所都开展有中医药领域的产学研研究。近5年全省共承担省部级以上中医药领域科研课题171项,其中国家“十五”攻关课题3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0项。

4. 医药企业较多,投资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中药新药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如扬子江药业、金陵药业、恒瑞制药、正大天晴、苏中制药、康缘药业、无锡山禾、苏州雷允上、南通中诚、江阴天江药业、南京同仁堂、江苏先声药业等。从中药产品品种来看,目前江苏省生产21种剂型1000多个品种的中成药。一些传统的产品如苏州雷允上的六神丸,南京同仁堂的同乐牌排石冲剂、大活络丹、石斛夜光丸等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而且在香港及东南亚地区也具有较高的信誉;一批新生的中药产品,如金陵药业的脉络宁等在国内均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成为江苏省中药产业创利的主打产品。

二、江苏省中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中药材缺乏规范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

整个中药产业中,随着野生资源的不断减少,部分种类面临稀有濒危和灭绝的危险;而家种()药材生产,由于中药材GAP生产基地的覆盖面不广,中药材盲目生产的现象依然很严重,大部分还处于生产不稳的无序状态,导致产量和质量的下降。再者,药材的销路主要是进入药材销售市场和直接提供制药企业作为加工的原料,市场信息网络共享程度不高,使得农民药材生产无信息引导,难以与收购部门需要对接;农民又难以进入药材大市场,产、供、销严重脱节。

2.中药生产企业优势产品的龙头作用不明显,企业的集群化程度不高。

数量上来看,我省的医药产业群较多,且发展态势良好。但这些医药产业群中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中成药和生物制品等产品所占比重偏低,集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中成药制剂等为一体的中药产业集群尚未形成。

3.中药材种植、加工、调剂领域专业人才队伍严重不足。

由于各大院校培养的中药资源人才往往转向药剂学、药理学、化学等领域, 中药资源研究、中药炮制与调剂方面人才缺乏。而且基层单位药房、医院的情况尤为突出。以泰州为例,1100家药店,只有不到50名的驻店中药师。又如根据二甲医院的要求,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占药学技术人员的60%,最低为16人,调查对象中的连云港市赣榆县中医院中药房仅有中药调剂专业技术人员6人,远低于药房中应备的人员标准。在中药饮片企业及中成药制药企业中,具有配方、制丸、制膏、炮制等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也明显不足。

三、对我省中药产业发展的建议

我省中药事业有较深厚的社会基础和较强的实力。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省要成为全国重要的中医临床基地、中医药科研教育基地和中药生产研发基地,逐步实现由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转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认为目前需要以“突出重点,营造特色;聚集优势,合力联动;科技带动,规范生产”为指导,积极从以下方面推动中药的产业化发展:

1.建立中药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相协调的发展机制,促进中药资源的持续发展。
     应以江苏省中药资源生产现状为基础,以突出重点,营造特色为指导原则,重点围绕具有药食同源等多功能产品开发的种类,特别是具有治疗疑难病症新药开发前景的种类;具有传统优势的药材种类;围绕我省及其周边地区制药企业所需的主要药材种类以及大宗药材中用量大而紧缺的种类进行重点规划、重点发展,运用制药产业与药材生产之间的联动促进机制,促进中药资源生产的快速发展。

2.建设中药材GAP生产基地,推行规范化生产,形成药材生产的优势。
    
中药材GAP生产和管理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基础和源头,是保证中药质量的第一环节。因此,首先要进行中药材GAP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基地生态环境、中药资源种质繁育以及提纯复壮、栽培技术、试验示范、质量监控、科技队伍建设,形成一整套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的技术体系和相应的SOP,保证药材质量的稳定。

目前应以已列入国家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研究的银杏、白菊花规范化种植项目为基本模式,推动省内已经形成规模生产的白首乌、苏薄荷、野马追等生产基地的规范化生产和管理,同时对正在形成和拟建的基地均要按规范化生产要求进行建设,造就江苏省药材生产的质量优势。

3.构建市场信息网络,开拓国内外流通渠道,形成适应和驾驭大市场的药材销售体系。

应推行以药材生产基地为基础、由制药企业集团为龙头的产业链接的产业化经营联合体,形成跨区域的产业体系,使中药产业化经营向高水平发展,实现总体生产效益的提高。

4.强化中药产业各环节联结,形成中药产业的药材生产-制药加工-市场销售的良性循环,加快药材生产和中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应在科技厅的指导和协调下,以“三药工程”提供的系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平台为基础,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江苏省地产地道中药资源进行系统研究并加以开发利用,增加效益,以强有力的发展后劲促使产业升级,带动药材生产发展。

5.大力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

应进一步加大培养社会需求量大的中药资源研究、中药炮制与调剂方面人才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