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社会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随着我省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社区逐渐承担社会稳定、社会整合和社会服务等功能,这些功能已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服务、住房保障、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这对全省现有的社区服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势必要求社区服务人员走专业化、职业化之路。因此,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社区服务人员队伍也就成为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事情。
1、进一步完善薪酬体制
首先规范属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社区服务人员的薪酬和待遇,保证其薪酬不低于同等条件专业技术人员薪酬水平,完善社区服务人员队伍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真正贯彻 “体现专业人才价值”的指导思想,实行一套多层次、全方位的社区工作激励机制。在薪酬的规划设计上,采取学历、经验、绩效、岗位等多种指标相结合的方案,合理体现社区工作专业人员的价值。其次,对于绩效突出、能力出众的社区服务人员,设立人性化的奖励措施,结合推优、嘉奖、深造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其先进典型事迹,展示其丰富的职业内涵和独特的职业风采,提升社区服务人员的职业声望和地位。
2、进一步完善职业发展规划
首先,完善社区服务人员职级体系,明确相应的资格条件和程序,创造合理的职业晋升空间,维持良好的工作意愿。其次,加强社区服务人员流动的宏观调控与指导工作,搭建双向选择的平台,促进社区服务人员有序流动,探索建立专职制、聘用制、派遣制、委托制等多种用人机制相结合的柔性用人机制。最后,建立社区服务人员培训制度,创新社区工作的继续教育模式。
3、进一步完善人员培养模式
(1)建议有关学校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制定教学计划。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经过职业能力分析形成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然后确定相应的课程体系。所有主干课程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真实的岗位状态,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2)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人员培养模式。采用角色扮演、案例研究、小组活动、行动学习、研讨班等实践教学方法,结合社区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办好校内实验室,如一站式服务大厅、学校居委会和学校社会保障所等,使其成为规范性的实践教学的重要领地;走校企合作之路,请社区工作人员和社会事务管理人员开设讲座,成立顾问团,担任教员,介绍社区发展的新动向、面临的新问题和可能采取的新对策,发挥行业专家在人员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3)与社区进行有效的教学置换。建立行业接收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制度,把专业人员培养中的岗位认知、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放到社区进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