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与周边的扬州、常州地理位置接近,在经济上存在着许多共性,如产业结构类似,经济总量相仿。根据省统计局数据,2002年,镇江的GDP总量略高于扬州,落后常州约200亿元,3个城市间经济总量差别并不十分明显,且远高于苏中、苏北除南通外的各个城市;但随着逐年发展落后,镇江被扬州大大超越,与常州的差距迅速扩大,到2011年,镇江的GDP总量已落后扬州300多亿元,落后常州更是高达1200多亿元。同时镇江的GDP总量与财政收入已明显落后于苏中各市。从全省排位来看,镇江GDP总量仅高于苏北的淮安、连云港、宿迁三市,财政收入仅高于宿迁市,与连云港持平,排名均处在全省末尾。镇江的社会事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也因为经济发展的滞后而处于全省的较低层次,已经成为江苏率先发展的短板。
原因之一是镇江地处上海和南京都市圈的交汇处,但这两个都市圈都没有给镇江带来经济上的有力拉动,上海经济的辐射沿沪宁线呈逐渐衰减态势,衰减到镇江基本为零;而南京经济的辐射能力有限。原因之二是过去一段时期镇江自身错失了一些发展机遇,镇江未能象苏锡常等城市一样快速地发展,甚至发展速度落后于大多数苏中和苏北城市。原因之三是作为苏南板块的镇江得不到省政府的许多对苏北和苏中等后发地区的优惠政策的扶持, 有身处苏南发达地区之名而实为欠发达地区之实,难以靠自身力量实现赶超。
目前,镇江已变成我省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之一,如不加快发展,将会影响我省建成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大目标的如期实现。要改变这一现状,迫切需要省政府给予镇江更多的扶持。为此,建议省政府考虑镇江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宁镇扬同城化建设的规划,加大对镇江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和扶持力度,在实际操作层面把镇江纳入苏北城市发展管理体系,参照省政府对苏北扶持的相关政策,采取一市一策。
1、尽快组织论证、出台和实施宁镇扬同城化建设的规划,在城市规划,产业结构布局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到宁镇扬一体化。
2、加强省委省政府对镇江的领导,重点关心并大力支持镇江市委市政府新领导班子的工作,为镇江配备更强、更多的各级领导干部,为镇江的发展提供决定性条件。
3、实行税收扶持镇江政策。采取参照苏北增值税和营业税等相关税收的省市分成比例的标准执行,实行税收返还全部用于发展镇江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政策,帮助镇江快速发展。
4、参照实行苏北专项资金政策。省级统筹的专项资金中,将镇江参照苏北的标准和权重予以安排。对于镇江生态科技新城、大学科技城的建设,能在省里安排专项支持,在土地、资金、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专门的支持。
5、享受南北跨江共建政策,省政府关于南北跨江共建的相关政策,能够给予镇江世业洲、新民洲、江心洲和高桥等长江以北区域,能够享受省沿江开发南北共建园区的优惠扶持政策。
6、优先支持镇江区划调整工作,大力支持镇江的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考虑镇江的区划调整,扩大市区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