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3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3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3-03-28 16:40 来源: 本站原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通过6500份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我们发现,虽然80%以上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但长期以来一直以学校为基本载体的青少年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教育重要载体——社区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我省在青少年社区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府政策导向力度不够。根据调查,社会上对青少年社区教育的效果评价普遍较低,有超过一半家长的评价是作用很小,甚至是形同虚设;此外,还有17.77%的人对社区教育没关心过,说不清楚,这意味着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根本不了解社区教育。究其原因,首先是我省尚未在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上形成有效的政策导向,导致地方行政管理部门对青少年社区教育重视不够;其次,青少年社区教育目前多个部门都在参与,但因缺乏一个整体协调的牵头部门,导致资源不能共享,信息不能互通,零打碎敲式的一锤子买卖比较多,很难形成长期效应;再次,社区教育的规模、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我省苏南、苏中、苏北在社区教育上发展还不均衡。

二是社区青少年教育专业力量不足。根据调查,目前除了无锡市北塘区在每个街道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配备一名专职青少年事务社工外,全省基本没有专职的青少年事务社工。在社区从事青少年工作的主要包括两类人群,一类是社区工作人员,但因社区承载任务过多过杂,他们基本没有精力兼顾这块锦上添花的工作,且往往缺乏专业性;另一类是志愿者,可以说本就不多的青少年社区教育活动绝大多数是依靠志愿者开展的,但由于志愿者队伍是非正式组织,人员流动性和随意性较大,导致很多活动阶段性特点很强,不少社区曾经盛极一时的青少年教育品牌渐渐流失。

三是社区青少年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我省大部分社区都有给青少年提供学习活动的设施和场所,但总体而言,仍有56.6%场馆设施数量不足16.1%场馆设施类型单一,社区已有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图书室(23%)、体育健身场所(21.3%)、公园或植物园(11.1%)。实地调研发现,社区图书室作用发挥有限,体育健身场所很多并不贴切青少年实际需求,如球类场所甚少,即时社区有,基本都要收费且费用较高。社区服务中心中有青少年活动阵地的仅占7.5%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信息传播手段日益多元的当今时代,社会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意识形成和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也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教育载体,可以说,社区教育将成为未来社会教育的基础阵地,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青少年社区教育,建议如下。

一、加强整体统筹,建立健全青少年社区教育体制机制。建议由民政、教育部门牵头,成立青少年社区教育专门机构,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整合各方资源,形成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合力。建议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大对青少年社区教育的资金扶持力度,建立青少年社区教育专项资金,并确保专款专用,为青少年社区教育提供资金保障;同时把资金重点更多地投向我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地区,推动各地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均衡发展。

二、动员社会力量,成立青少年事务专业社工队伍。建议民政部门在社区增设青少年事务专职社工席位,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在全省建立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推动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第三方专业组织的引导扶持,将青少年教育社会组织有序引进社区;同时引导社区积极动员社区“五老”、家长、业主等社区专业力量参与青少年社区教育,推进社区居民自助服务青少年社区教育。

三、整合社会资源,打造青少年社区教育专门阵地。建议住建部门在新建过程中预留一定面积用于建设青少年活动场所,为社区青少年教育提供空间保证。社区服务中心要有青少年专属活动场所,为青少年提供契合需求的教育服务。积极推动博物馆、档案馆、体育馆等文体场馆以及社区内学校节假日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