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3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3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3-03-28 16:40 来源: 本站原创

太仓港是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的“江苏第一外贸港”,也是我省对台贸易第一大港,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点。加快推进太仓港建设,对于推动全省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对台经贸交流,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省市党政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扶持下、在腹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太仓港发展取得长足进步。2012年,太仓港实现突破转型,全面享受海港待遇,航线总数达到108条,全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万标箱。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取得这一成绩来之不易。同时我们看到,太仓港的发展也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周边港口竞争激烈,发展空间面临挤压。太仓港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集装箱干线港,尚未实现与上海港的实质性合作,在航运中心中的分工还不稳固。同时,太仓港也面临长江沿线各港及宁波舟山港的同质竞争,货源腹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二是基础条件尚待进一步加强。作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新兴港口,太仓港在知名度方面与传统的枢纽大港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改变形成已久的现有物流体系格局难度较大;港口配套还不够完善,缺乏有影响力的物流公司参与运作;缺乏高层次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支撑,港口物流的增值服务水平较低;临港产业支撑不足,缺乏龙头品牌企业和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市场,生活配套、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等功能不足,等等。2013年全球宏观经济形势难有根本性扭转,航运市场走出低谷需要一段时间,可以预见太仓港发展依然面临较大的压力。

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与上海港及长江沿线港口的联动发展。立足巩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集装箱干线港地位,实现与上海港优势互补,以资本为纽带加强与上海港的实质性合作,分享航运中心资源;将太仓港建设纳入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规划,通盘考虑主体功能区布局,统筹省内特别是长江沿线产业布局和港口规划,实现港口腹地产业错位发展,互为支撑;在稳固太仓港现有腹地货源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展长江中上游腹地,充分发挥太仓港“海进江”龙头港优势。

二是完善太仓港功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专业化、影响力大的物流公司参与港口运作;加大投入,加快集疏运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港口运作信息化水平;加大太仓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和申报力度,同步推进重大项目引进,发挥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优惠政策的辐射带动效应,为临港产业搭建积聚平台;完善服务配套,大力发展我省资本金融业,培育离岸结算中心,为太仓港乃至省内重点产业发展提供高效的融资渠道;加强物流专业人才引进。

三是争取享受启运港退税优惠政策。根据《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上海试行启运港退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14),青岛前湾港、武汉阳逻港使用规定的水运工具转关至上海洋山保税港出口的货物,可实施启运港退税,建议向三部委做好争取工作,争取将上海启运港退税政策适用于太仓港。

四是整合资源,建成江海中转基地。整合沿江港口码头、船公司等资源,建立与长江沿线特别是南京以下港口的集装箱运输合作机制,加密南京以下港口至太仓港支线,发展内贸干线和洋山港“五定班轮”,推动长江水道集装箱加速向太仓港集并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