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加强对养殖户使用抗生素的监管
当前,养殖户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已构成禽畜产品的安全隐患,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亟需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监管。
导致养殖业“滥用”抗生素药物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禽畜疫病多发。由于当前养殖业养殖密度过高,卫生条件差,因此为了防病、治病,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会大量喷洒抗生素。二是养殖的技术水平较低。目前我国动物养殖量的50%左右是散户养殖,其中很多人缺乏科学养殖技术和兽医知识,不懂得合理防疫、用药的方法,仅凭经验饲养,凭感觉用药,导致滥用抗生素药物现象严重。三是饲料中不合理添加抗生素。因为动物长时间低剂量摄入抗生素可削弱胃肠内有害微生物,抑制、杀死致病菌,增强抗病能力,同时可以刺激动物脑下垂体分泌激素,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从而加快增重速率,一些养殖场(户)程度不同地在饲料中添喂抗生素。四是饲料生产企业的推波助澜。从饲料加工到人类动物源性食品生产及储运的整个链系,为了追求最大利益,任意使用国家禁用的抗生素,并不在产品标签上加以注明,导致养殖场(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连续使用,直到禽畜出栏,造成抗生素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残留。不论哪种原因,都直接危害到人类的饮食安全,“有抗食品”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因此建议:
一、新闻媒体要加大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危害性的宣传,提醒消费者警惕“祸从口入”,从而选择购买安全“无抗食品”,迫使广大养殖场(户)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守休药期的规定,控制抗生素药物残留。
二、畜牧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指导,尤其是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在动物防疫、治病过程中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执行休药期。
三、重点加强对饲料生产企业的监管,禁止在饲料添加剂中使用抗生素。发现违规使用,给予较大额度的经济处罚,严重的要依法取缔。
四、市场监管部门要在加工、销售环节设立准入“门槛”,加强监测和监管,限制抗生素残留超标禽畜产品进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