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3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3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3-03-28 16:40 来源: 本站原创
 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大运河申遗工作已进入倒计时,20138月前所有遗产点段应完成准备工作并接受国际专家的现场评估,并争取在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淮安是大运河的关键地段,全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的立即列入遗产点共65项,江苏占25项,淮安有1113个遗产点名列其中。为加快推进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淮安市聘请东南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资质机构,高标准编制了《大运河(淮安段)遗产保护规划》总体方案、《清口水利枢纽总体保护规划》、《洪泽湖大堤高堰段保护与展示方案》等6个项目规划。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74亿元,实施了重要遗产点保护与展示、河道及其环境的保护与整治等工程,新建运河博物馆、漕运博物馆等重大工程项目,提升了淮安府衙正堂、镇淮楼内部展示项目,修缮了总督公署遗址、郎静山故居、周信芳故居等,整体改造河下古镇,加快推进清口水利枢纽等遗址的本体保护与展示,开展码头镇古运河河道疏浚、岸线整治及周边环境整治,完成了周桥大塘、韩信坝和高家堰水志地段石工墙本体保护工作,洪泽湖大堤整体环境整治和现场展示环境明显改善。但是,受限于财力等多方原因,运河遗产整治与展示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一是任务艰巨。淮安运河遗产点数量众多,在运河沿线城市中名列首位,几乎占江苏遗产点数量的一半。这些遗产点种类多样、状态不一、体量大小不等,要如期完成国务院关于2014年申遗成功的战略部署,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二是时间紧迫。20138月,遗产点将正式接受国际专家的现场评估。要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按照世界遗产标准完成全市11项运河遗产点的本体保护、环境整治、生态治理、档案资料和监测平台建设,时间十分紧张。三是资金短缺。淮安实施的工程和项目较多,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较大。淮安属苏北欠发达地区,财政投入特别是县区财政压力很大。虽然市级财政计划安排1.2亿元用于项目建设,但与近2亿元的测算经费相比,还存在较大的缺口,保护展示与整治项目经费严重不足。

 为此,我们建议:一是建议加快审批流程。运河申遗工作开展以来,淮安市编制了6件专项规划方案,现仍有个别方案处于审批阶段。建议省里协调国家文物局加快方案审批速度,以便淮安尽快组织实施运河遗产保护与环境整治项目。二是建议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协调国家大运河保护专项资金加大对淮安段的倾斜力度,同时加大省级大运河保护专项资金投入,在资金安排上突出重点,实施差别化扶持政策,向重点保护与整治项目倾斜,向数量多、任务重的地区倾斜。三是建议将清口水利枢纽遗址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名录。清口水利枢纽遗址涉及河道、水源以及各类水工设施如闸、坝、堰、堤、涵洞、转水墩等相关遗产53项,占地面积达49平方公里,其“束水攻沙”等先进技术代表了16世纪中国调水调沙的世界水平,其规模、价值、影响力等方面完全符合大遗址的认定标准。建议将清口水利枢纽遗址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名录,从智力、财力等方面加大帮扶。四是建议加强专家指导。大运河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涉及众多的学科和工作领域,专业性很强,建议统筹安排文物专家指导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