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宿迁市大力实施产业强市和科教优先战略,推动了经济社会尤其是工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市的传统产业在工业经济中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并且多数位居产业链的中低端,企业创新能力非常薄弱,每万人拥有科技活动人员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1/7,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仅为1.03%,科技进步贡献率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应该说科技与人才工作的滞后已成为影响宿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制约因素。
针对宿迁乃至苏北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任务紧迫、创新需求快速增长、科技与人才支撑不足的现实情况,我市于2011年启动建设了苏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建成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研发和孵化大楼,配套建设了专家公寓,并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研发平台建设。对苏北工业技术研究的建设,省委省政府和省科技厅给与了大力关心支持。2011年,苏北工业技术研究院被列入《江苏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和省科技厅省级产业研究院培育项目;2012年4月,省长助理、省科技厅厅长徐南平同志到苏北工业技术研究院调研时指出,将最大限度、竭尽所能地给予倾斜扶持,特别是从人才和技术层面支持运作发展;2012年7月,李学勇省长专门批示要求省有关部门对省市共建苏北工业技术研究院进行研究会商,朱步楼副秘书长还专门对此进行了会办,这些都极大鼓舞和促进了苏北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加快建设。目前,我市与南京工业大学合作共建的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已入驻并运转良好,与东南大学、江南大学合作共建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也即将入驻。研究院累计已组织实施技术研发项目37项,其中16项已获省、市科技计划项目支持。
未来三年,我市计划将苏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建成立足宿迁、面向苏北,集产业技术研发、高端人才集聚培养、公共技术服务、高技术企业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产业技术研究院,为苏北地区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科技支撑。但宿迁市在推进苏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中面临着整合资源能力不足、高层次人才短缺、管理经验缺乏等突出困难和问题,并且难以在短期内通过自身努力解决,亟需在更高层面上统筹运作,推动研究院更快更好发挥应有作用。为此建议,省政府同意对苏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实行省市共建。具体包括:
一是创新管理模式。按照“以省主导、省市共建,立足宿迁、服务苏北”的发展模式,由省政府委托省科技厅与宿迁共同推动苏北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建立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行企业化运作。
二是整合优质资源。从省有关部门和单位、苏南地区有计划地选派或面向全国选聘高素质、高水平干部和专家到苏北工业技术研究院挂职或任职,组成管理服务团队。在全省范围内整合调配高层次人才、研发团队和科技项目及成果等优质资源,加大对研究院研发和服务平台建设的倾斜支持,将苏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成为苏北地区最高水平的综合性重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三是强化产业服务。面向苏北产业发展科技需求,强化苏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企业技术服务等产业技术创新方面功能,凭借宿迁居苏北地理中心这一优势,将苏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成为我省支持苏北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创新载体,示范、辐射、服务苏北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