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邺路195号位于原省委党校的对面,朝天宫景区的东侧,与作为“南京母城”的朝天宫景区仅有百米之距,临街是一幢旧式多层居民楼,从它的两边可以走到后面的平房区,后面的一条河,是古运渎河的遗存,与秦淮河水系相连。
这个 “城中村”生活环境恶劣,安全隐患严重
建邺路195号原先是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宿舍楼,居民原先多是该机关的职工和家属,但后来该机关的职工陆续搬走,这里披屋、棚子越搭越多,路面坑洼,污水横流,河道旁垃圾、粪便比比皆是,异味呛人。
在其他地方早被消灭的旱厕,竟然存在于这处人口密集的“城中村”,常年散发着恶臭,生活污水和粪便一起排入河里。
环境脏乱造成这里“五害”横行,除了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外,还有白蚁。当地居民段振英女士等人说,他们所住的老楼里白蚁泛滥,她家的横梁、门框等处被蛀空,只好用钢板进行支护,不少邻居家也发现有白蚁。白蚁防治部门来看过后说,由于这幢楼是木结构的老房子,一楼和二楼之间铺的是木板而不是水泥板,现在白蚁蛀蚀严重,该楼已被确定为危房。
这里的居民表示,无论是木结构的老楼,还是密密麻麻的平房以及搭建的披屋和棚子,安全隐患都让人揪心。目前实际居住者中,多是老年人,老年人身体虚弱怕冷需要取暖,由于不通天然气管道,取暖都以电热器和空调为主,用电超负荷问题严重,而这里的线路早已老化,有的还是居民或租住户私拉乱接的,此前老楼也发生过因线路引起的小火灾。最近河南兰考大火烧死7名儿童,以及这附近的升州路火灾烧死一个老太,都让这里的居民提心吊胆。
严重影响南京形象,按规划早该拆迁建绿地
从建邺路195号这一带往东一直到中山南路,沿河都是滨河景观绿地,如张府园小广场等。据了解,当初建邺路拓宽时,路南边的沿河地带应该全部拆迁,形成从中山南路一直到朝天宫景区的滨河绿化景观带,但拆到建邺路195号及后面的平房区停下了,虽然在居民反映和媒体曝光后,有关部门和领导也曾前来“调研”,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这处位于市中心的“城中村”,严重影响南京的形象。每年有众多外地甚至外国游客到朝天宫游览,因建邺路195号后面的平房区位于运渎河的上游,住在沿河违建里的居民产生的垃圾、污水,都会往下游流到百余米外的朝天宫“万仞宫墙”下,给游客留下恶劣印象,最后又流入外秦淮河,严重影响了南京花巨资打造的秦淮河整治工程和雨污分流工程的效果。
居民主动要求搬迁到其他地方
不少居民都清楚,由于这里基础设施极差,改造既没有空间也没有价值,加之涉及产权、管辖权等历史遗留问题,几乎没有改造好的可能。
为此,曾在2005年被评选为“南京好市民”中“十佳市民”第一名的张有民等居民,除多次向社区、街道反映外,还和老党员段振英等人一起,向白下区住建局和南京市发改委等政府主管部门,递交请求信,希望政府重视并解决群众的疾苦。他们对政府“拆违治乱”双手赞成,但要彻底解决问题,就应把他们安置到其他地方,他们没有太多的要求,只要有个安全、整洁的新住处就行,无论安置房还是公租房都行。
建议统筹财力,力争今年解决,不要一拖再拖
1月9日,扬子晚报在刊出的《本报报道促成今年人大“1号建议”》中写道,南京市人大代表仇学富递交的一份《加快推进朝天宫地区危旧房改造》的建议,被南京人大列为“0001号建议”,该建议呼吁尽快改变建邺路195号等城中村片区的现状。
1月10日下午,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来到白下区代表团,与递交建议的代表交流恳谈,就扬子晚报报道作出回应。他强调,各级干部要带着对老百姓的感情去做危旧房改造。
但扬子晚报记者就此采访白下区区长曹永林时,曹区长表示。由于区里的财力有限,建邺路195号平房区的改造要到2014年才能实施。
建邺路195号平房区的居民张有民等人,在获悉该处没有被列入今年的改造计划后感到失望和不解:国家每年改造危旧房都有经费下拨,为什么每到要改造这个生活环境恶劣、安全隐患重重、又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的“城中村”时,总是说“财力有限”了呢?这其中是否还有什么不可明说的原因?他们都希望市、区两级政府能够真正重视,将这处“城中村”纳入今年的改造计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