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3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3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3-03-28 16:41 来源: 本站原创


1 问题的提出



城市湿地是指位于城市及其近郊的河流、湖泊、沼泽、水库、池塘等湿地类型。城市湿地不仅是城市之“肾”,而且还是城市“命脉”。城市湿地环境健康发展是城市和谐发展的基础,是城市生态文明的重要体现。城市湿地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在蓄水、防洪、维护生物多样性、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和降低污染物净化水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江苏省拥有13个地级市,54个市辖区,27个县级市,25个县和877个乡镇。由于这些城镇位于长江中下游水网密集区域,城市湿地类型多样,资源丰富,成为我国城市湿地典型分布区域。但近年来,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湿地丧失。同时城市湿地又广泛被用于城市高档小区、商业区等建设中,成为美化环境,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必要景观要素。但是,随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湿地面临严重的威胁,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快速城市化建设,湿地面积和数量大量减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房地产的大幅度开发,城市湿地大量被城市建筑和人工地表所代替,城市水面率逐步降低,不透水地面积逐步扩大,由此导致城市湿地系统逐步消失,城市生态环境恶化。



2)城市湿地水环境问题突出,湿地水污染现象比较普遍。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产业高度集中,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大量污水和废水未经处理排入河湖湿地,大量化肥、畜禽污染随地表径流汇入湿地,远远超过了河湖湿地的自净能力,造成河道水质下降,破坏了湿地环境和功能。城市湿地水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和城市生态治理的难点。



3)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资源的掠夺式开采和过度猎捕,以及工业废水的污染和物种引进的干扰不仅严重抑制湿地生态功能的发挥,也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4)城市湿地功能退化严重。不合理的城市人工美化措施会降低城市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利用价值。这一方面表现在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人工化造成的结构简单,减低生态系统功能;另一方面表现在城市湿地周边不合理土地利用形式和人类活动影响。这些因素都会造成湿地生态功能退化和不可持续发展。



5)某些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不够合理,破坏性建设现象影响湿地功能可持续性。



近年来,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得到国家支持,大量城市湿地公园开始建设。其中不乏以建设湿地公园为名,进行湿地开发利用的案例。在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有些是为了实现其社会经济功能,加大了对原有城市湿地区域的人为改造,而缺少对自然湿地的恢复与维护。已经建成的湿地公园也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超负荷运行等管理不当措施,致使湿地水质下降,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公园的自然湿地特征弱化甚至消失,打破了湿地生态系统平衡自身物质流动的过程和能力,制约了城市湿地公园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进程。



2 城市湿地保护对策与建议



1)加强城市湿地宣传教育,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持续向各级领导、部门和社会公众宣传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特点、重要功能、多重效益和保护意义。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开展科普、资源保护等宣传教育活动。尤其要加强对城市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素质,遏制居民对湿地的任意践踏和乱丢垃圾污染湿地现象。



2)加强城市湿地资源保护法规建设。政府决策部门应加大城市湿地立法,科学界定城市湿地保护目标和责任主体,明确城市湿地保护重点和标准,明确保护与合理利用原则以及法律责任。



3)科学实施城市湿地建设与恢复工程。对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湿地建设与恢复,要进行科学研究,合理布局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周边土地利用格局。



4)加强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合理性与科学管理。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不能盲目进行,制定合理恢复与管理办法。坚决制止城市湿地公园污染和破坏行为。



5)控制污染,保护城市湿地生态功能。城市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湿地生态环境质量,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城市湿地不应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纳污之地。城市湿地如果成了城市排污场所,城市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就会消失。因此实施科学的方法杜绝和减污染源是进行城市湿地保护的必要前提。对此,一方面要迁出城市湿地附近的污染工业,禁止向湿地堆放、倾倒生活垃圾,从根本上消除污染源。另一方面要进行污水截流,实施雨水污水分流的城市排水体系,严禁不经处理和未达到排放标准的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