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3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3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3-03-28 16:42 来源: 本站原创
连云港市地处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最下游、全省江淮供水体系最末端,市内淡水资源匮乏,城市用水主要依靠外调江淮水,调水线路由洪泽湖经淮沭新河至蔷薇河,当洪泽湖水源不足时需自长江经三级翻水至淮沭新河。连云港饮用水源蔷薇河全长97km,流域面积1349km2,流经沭阳县、东海县和连云港市区,通过临洪闸入海。蔷薇河是一条关系到连云港市区及沿线100多万人生活的母亲河,沿线有3个日供水十万吨以上的大型水厂、13个镇村自来水厂,以及新海发电厂、连云港碱厂和田湾核电站等企业自备水厂,饮用水水质受制于上游来水以及新沂河漫滩、沿途支流和面源污染的影响:一是蔷薇河送清水工程沭阳污水地涵的设计和建设能力不足,导致每年汛期都会有污水漫滩下泄,特别是徐州市尾水改从新沂河下排后,漫滩污染情况越发严重二是新沂市污水通过新墨河进入沭河,灌溉时部分地区从王庄闸、利民闸引水经虞姬沟、岔流新开河进入蔷薇河。三是岔流新开河沿线阿湖、高流、黑埠、颜集、新河等乡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水质下降。四是沿线农业面源污染带来的影响。据统计,近5年来由于汛期排洪排涝污水漫滩、清污混流,上游中断我市供水60余天,最长连续中断供水14天。同时,蔷薇河在我市境内段也受到了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污染影响。

为加强饮用水源综合整治,2011年初,连云港市成立了饮用水源综合整治指挥部,建立了蔷薇河水源地水质监测和巡查制度,连续开展饮用水源地综合整治,对蔷薇河沿线排口进行治理,开展河道清淤专项行动,加大对企业排污监管力度,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排污管网设施建设。通过整治,境内蔷薇河水质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因上游及境内面广量大的面源污染,致使水质改善收效不大,饮用水源安全已经成为全市人民最关心、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为从根本上解决饮用水源安全问题,2011年,连云港市在充分调研、深入论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双源、双线、双湖的城市饮用水源地总体布局。双源即以蔷薇河水源为主水源,通榆河水源为第二水源;双线为蔷薇河供水线和通榆河供水线,是两条独立供水线路;双湖为新建蔷薇湖和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大圣湖,作为市区应急备用水源。20125月,连云港市开展城市水厂取水口上移工程研究,在蔷薇河市区上游刘顶段至下游市第三水厂取水口长约13公里河段,选取7个断面进行水质检测,经对比发现,蔷薇河市区段上游刘顶断面处水质汛期好于下游断面水质。市委市政府组织各方研究论证后,确定将城市水厂取水口上移作为目前解决市区饮用水源问题的主要措施,并同步实施蔷薇湖应急水源工程。连云港市城市水厂取水口上移工程规模为50万吨/天,13公里长输水双管线,估算投资5.5亿元;蔷薇湖工程规模为总库容约500m3,估算投资7亿元。目前城市水厂取水口上移工程正在上报立项,计划2013年开工建设,2014年建成。蔷薇湖应急水源工程初步确立了3个选址方案,计划2013年开工建设,2014年建成。

饮用水源安全整治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系统工程,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鉴于工程投资额较大,连云港市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可用财力薄弱,建议省政府将完善蔷薇河送清水和饮用水源地综合整治工程,列入十二五期间完成的重点水利项目,帮助解决连云港市区及蔷薇河沿线100多万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一是改建蔷薇河送清水工程,在省级层面研究实施新沂河清污分流工程,建设穿新沂河地涵连接淮沭河和沭新河,实现清水走地涵,污水走地表,彻底解决清污混流问题。二是尽快实施蔷薇河送清水一期工程中未实施的项目,将虞姬沟、岔流新开河等水体接入新沂河污水通道。三是将蔷薇河作为南水北调受水区的主供水线,使蔷薇河综合整治工程跻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总盘子,或纳入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四是将连云港市城市水厂取水口上移和蔷薇湖工程列入省重点项目,在政策和资金方面予以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