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3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3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3-03-28 16:44 来源: 本站原创
  

当前,我省人口管理体制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管理关系不顺、调控力度偏弱、管理漏洞较多、服务明显不足等问题逐步突显,尽管公安、人口计生、卫生、民政、统计、金融、人社等部门各自掌握着大量的人口信息资源,但受传统观念、行政体制、管理模式、技术手段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各部门自成体系,部门间统计口径不一,信息网络相对独立,信息壁垒严重,信息分散、重复采集、相互封闭、缺乏整合,没有固定、畅通的信息沟通与交换渠道,不仅严重浪费有限的财政投入,增加了行政成本,而且人口信息的权威性、可信度低,难以综合利用,不利于人口发展综合决策。

以出生人口信息为例,目前统计部门有四个:省人口计生委、省公安厅、省卫生厅、省统计局。由于没有实现部门间出生人口信息共享,加之统计口径不一,以及错报、瞒报、漏报等因素,数据存在较大偏差。从总数上来看,“十一五”期间人口计生部门出生人口报表数比公安部门少134.62万人,比卫生部门少109.31万余人,卫生部门报表总数与统计公报较为接近,分别为367.76万人和366.38万人。但从年度来看,各部门统计数据差距较大,如2010年出生人口,计生部门55.61万人、公安部门89.97万人、卫生部门76.74万人,而统计公报为76.31万人。

长期以来,人口基础信息管理分散于各相关部门。我省涉及全员人口信息的统计部门有三个:省人口计生委、省公安厅、省统计局。省人口计生委、省公安厅分别建有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及流动人口数据库,省统计局主要依托公安部门人口数据,并通过每年千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获得人口数据。另外,省卫生厅、省民政厅、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老龄委、省残联等也建立专有人口数据库或涉及部分人口数据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强,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等基础信息变得更为复杂,因此,从省级层面由政府主导建设全省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以及具有可共享和交换的人口基础信息平台十分迫切。

“江苏省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以电子政务网和互联网为依托,以公安人口信息为基础,逐步融合组织人事、人口计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教育、卫生、税务、统计等部门的人口基础相关信息资源,建立包含人口基本信息、扩展信息和应用共享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战略性人口基础信息系统,最终实现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人口基础信息系统唯一标识、记载人的基本信息变化和社会活动轨迹的信息系统。同时建设人口基础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公安、人口计生、民政、卫生、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金融、房管、规划、统计等多个委办厅局业务系统相关数据的共享交换,形成全省统一的接口规范标准。

“江苏省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周期较长,且涉及部门较多,为此建议:

一、成立“江苏省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领导小组。鉴于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涉及部门较多,人口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涉及范围比较广泛,为确保人口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能够顺利进行,建议成立“江苏省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领导小组,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由省经信委牵头、相关部门协同,以公安人口信息为基础,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稳步推进。

二、成立“江苏省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技术指导组。成立包括信息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开发、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指导组,重点负责《“江苏省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项目建议书》起草、应用软件开发、人员培训、技术咨询、系统集成与维护等。

三、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目前,湖北、上海、湖南、陕西等省市在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取得不少成功经验,可以进行横向交流、学习。

四、由省发改委立项,尽快启动项目建设,列为省政府重点推进的社会管理创新项目。

五、财力保障。除通过省发改委立项编制项目预算外,省财政应每年安排相关部门预算,实行集中使用和管理,主要用于软件开发、硬件配置、人员培训、系统维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