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正成为苏北缩短差距、从“追随者”向“增长极”跨越的历史性机遇。经过对苏北部分县市调研发现,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林下产业,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加快了农民的增收步伐,但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制约苏北林下经济发展的问题
1、总量不大,产业化水平不够高。近年来,苏北的林下经济取得初步进展,但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较小,无法形成有效的辐射带动能力,不能形成全面开花的优势。
2、设施条件差,人才与技术缺乏。林地属于涵养水源的生态林,这些地方普遍存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的问题,制约了林下经济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农民迫切需要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指导,让他们掌握高产的技术要领。
3、认识理解有偏差,融资困难。部分农户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扶持方式和优惠政策的内容认识不够,缺乏参与热情,对发展林下经济持怀疑观望态度。抵押贷款虽已开展,但尚停留在大户层次,农民小额贷款仍旧难度较大。
5、力量薄弱,产业升级困难。一些地方制定优惠政策促进人造板产业的整合集聚,但板材加工企业及其行业协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发育不足,民间的行业协会未能很好的发挥作用,产业集群内企业对于市场变化的捕捉能力、技术的吸收获取能力等都存在限制。
二、建议
1、开展与特色农业和林下经济相关的科学研究。苏北发展林下经济,还缺乏对相关数据指标的研究。大多数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各个区域内现有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进行分析比较,而缺乏对当地最优模式的探讨。因此苏北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必须要加强开展林下经济及其模式相关的科学研究,寻找针对不同区域的林下经济模式及其管理经营方式,提供技术支持。
2、进行林下经济、特色农业的不同模式示范推广。在加强科研的基础上,需要开展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等工作。首先建立示范基地,引导农户积极开展林下经济和发展特色农业。其次加强科技支撑,构建科技推广体系。加大科技扶持和投入力度,搞好特色农业和林业经济科技服务和技术培训。搞好产销衔接,强化信息发布、市场营销等服务,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3、促进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化水平。首先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一批规模化生产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努力在区域范围内形成一定的规模,形成特色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化水平。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带头,组建“企业+农户”形式的产业化模式,或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模式,实施标准化生产。培育林下经济农产品品牌。其次延伸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林业部门应当鼓励种植户、养殖户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尽快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格局。
4、加大行业协会发展力度。重视行业协会的发展,发挥行业协会沟通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由行业协会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科技开发、市场开发、资源开发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交流,及时满足企业的需要。积极倡办和扶持各种专业协会,发挥专业协会在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配合企业联系农户,扩大基地,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展林下经济产业。
5、加强林下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支持。苏北的林下经济特色农业产业大多以家庭生产为主,由于融资困难,在做大规模、拉长生产链方面受到制约。建议各级政府增加对林下经济、特色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以奖补等多种方式支持林下经济优势产品集中开发,推进规模化生产,培育发展优势主导产品带和重点生产区域。整合和统筹资金支持林下经济发展,农、林、水、扶贫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结合本地的林下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予以扶持和补贴。加大对交通运输、水电、通信等多方面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促进龙头加工企业发展和林下经济产业链延伸,为林下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促进林下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