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的太阳能资源十分可观,年均太阳日照数为1800—2600小时,年均辐射总量平均为3300兆焦/平方米,在光伏产业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开发前景被能源界看好。由于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双反”调查限制了相关企业原有的销售渠道,江苏光伏产业目前面临着发展思路上的转型,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力拓展国内应用市场是出路之一。江苏的农村光伏市场前景十分开阔,但是长期被下游光伏供应商及安装商忽视,因此开拓农村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市场,是江苏光伏发电的重要方向,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我们建议:
一、建设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和屋顶光伏
农业光伏项目中最普遍的类型是光伏大棚和屋顶光伏。江苏农田供应不足,温室已经成为农业光伏装置的一种流行选择,除了供应电力,光伏电池板安装于温室之中,还有屏蔽阳光、代替建筑材料和增进美感的作用;与农业结合的屋顶光伏项目也很有效益。农业与光伏一体化电站,可将传统农业种植与光伏发电相结合,提高光伏发电项目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实现阳光、土地资源的立体高效利用,达到农业和发电的双向收益。由于江苏精耕细作的农业经营模式,使得农业生产的集中度不高,分布式光伏应用在农业生产上,要解决成本过高、入网难等诸多问题。在现阶段,需省相关部门和各地农业局协同打造光伏农业样板和示范工程,专款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为光伏农业发展培育初级市场。同时,着手制定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屋顶光伏的建设设计标准,支持、引导国内光伏制造和电站投资企业建设农业大棚和屋顶光伏示范工程。农村市场分散,个体量小,气候、地形等自然资源条件复杂,光伏电站的后期维护问题复杂、成本较高,也需要政府统筹规划加以解决。
二、给予符合国际规范的政策支持
光伏农业推广困难的原因,主要是成本偏高。因此,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建议政府应以财政补贴或税收抵扣的方式,提供30%的光伏系统初装成本补贴。对于屋顶光伏,实行更加优惠的补贴政策。在税收上,对光伏电站要实行与风能发电同等的税收优惠。
建议有关部门在出台光伏能源激励政策的同时,也要敦促电网企业加快相关并网标准和管理办法的制定,从而为光伏发电的并网和规模化应用扫清障碍。对光伏制造和电站投资企业利用农业“三荒”地(荒山、荒沟、荒坡)建设光伏电站,给予特殊的土地政策。农民个人在光伏发电设备投产后,还可享受不同方面的政策红利,若出现个人家庭发电所得收入不多的情形,个人在申请电站时,除个人所得税外,其他税收豁免。
三、成立专项信用担保基金,为光伏电站建设融资进行担保
农村地区大规模推广光伏发电,将面临很大的经济性问题。建议设立完全由政府支持的专项信用贷款担保基金,支持企业利用江苏农用地建光伏电站,由政府出面作为贷款保证人,组织多家银行提供贷款,引进中介评估机构,对选定的一些农地光伏发电站进行直通车服务,减少繁杂手续。同时,由评估机构对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估,政府组织中介机构来做手续,银行直接发放贷款,出现重大信用情况,由政府的担保机构来进行担保,产生的担保成本由政府来承担。各级政府出资的专项信用担保基金,要有一个长期的计划,通过长期的担保计划扶持建设江苏各地的农村光伏电站,并实现制度化和法律化。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光伏发电的接受度
在农村加大光伏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农民接受光伏农业,相信光伏发电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带来效益,进而愿意安装光伏发电站。政府有关部门要着力组织开展光伏推广、应用、宣传和科普活动,建立一批科普基地,树立一批光伏应用典型,推广一批光伏技术和产品。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强化节能环保教育,号召广大农村居民响应国家号召,支持国家环保政策,提高农村居民对光伏等新能源应用的自觉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农村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普及率,推动现代绿色农业和循环农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