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了《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并将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新颁布的《管理办法》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理念。
上述文件明确规定:“院前医疗急救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保证院前医疗急救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服务需求相适应。”、“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区域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等因素,合理配置救护车。”
根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江苏省省卫生厅的《江苏省急救医疗中心(站)建设管理规范》规定:城市每5万人配1辆救护车,每辆救护车编制配备5人,20万人左右设置一个分站,分站再根据辖区人口分布、面积、急救反应时间设置相应的急救点。
但是,纵观当前我省的院前急救现状,形势不容乐观。
一、以南京地区为例:(2012年常住人口816.1万人)
| 应有 | 实际情况 |
急救车辆 | 163辆 | 56辆 |
急救人员 | 816人 | 101人 |
急救分站 | 41个 | 30个 |
目前,南京地区的实际情况是:全市实际可运行的救护车只有56辆,其中:普通型救护车38辆,普通监护型救护车17辆,高档监护型救护车只有1辆。日常情况下,院前急救值班车辆安排:白班正常值班车辆31辆,夜班正常值班车辆23辆。
二、再以南京、镇江、无锡三市为例:
项 目 | 南 京 | 镇 江 | 无 锡 |
总人口数(万人) | 816 | 313 | 350 |
救助分站 | 5+25 | 2+医院 | 14+0 |
急救人员总数 | 101+236 | 59 | 83+115 |
急救医生数 | 26 | 17 | 43 |
急救护士 | 无 | 一车一护(借用) | 3 |
配备车辆总数 | 18+38 | 13 | 53 |
值班车辆 | 31/23 | 3/3 | 19/16 |
高档监护型救护车 | 1 | 2 | 5 |
应急指挥车 | 0 | 1 | 3 |
应急物资保障车 | 0 | 0 | 1 |
年政府投入(万元) | 1200 | 380 | 2300 |
三、以某三级医院的救护分站为例:
现有救护车2辆,合计车价572693元(政府出资一半),每年车辆运行费用约8万元;人员9人(含外聘),其中医生4人,护士1人,司机4人,每年人头费约80万元。合计总支出约100万元/年,而政府每年年底只给5万元。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江苏的院前急救状况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政府重视不够,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上述政府投入十分可怜,连人头费都不够。
2、院前急救的站点、车辆、人员严重不足,根本达不到《江苏省急救医疗中心(站)建设管理规范》的基本要求。何况,南京是江苏的省会城市,镇江、无锡也是苏南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由此看来,全省的情况可想而知,尤其是广大乡镇、农村地区。
3、基层医院的院前急救分站负担太重,导致医院和急救分站员工的积极性都不高。
4、急救人员的结构不合理,培训不够。
5、百姓的救命需求无法满足,生命健康难以得到基本保证,怨声颇多,南京就曾发生过此类司法案例。
为加强我省院前急救能力的建设,建议如下:
1、加大政府投入。随着我国现代化的推进,经济和社会建设不断发展,广大民众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医疗、保健、急救等需求不断增长。因此政府一定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注重民生,提前规划,科学决策。
2012年,江苏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达到10900美元,居全国各省首位,综合竞争力、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均居全国各省第一,成为我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已步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因此,江苏省完全有这个能力。
2、整合社会资源。按照十八大的精神,结合医改要求, “鼓励社会办医”。因此,应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包括外资、民间资本等,鼓励其举办医院、院前急救等民生工程。从而既满足了广大民众的医疗、急救等需求,又缓解了政府的压力,何乐而不为?!
3、加强急救人员的梯队建设和技能训练,包括医师、护士和医疗救护员,提高院前急救能力。
4、加强对全民健康知识和医学常识的宣传、教育,如紧急呼救、现场心肺复苏、搬运护送患者等,以提高院前急救的时效性和成功率。
5、加强对急救网络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分站的经费投入,减轻其负担,真正发挥网络分站的作用。
愿江苏的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愿江苏7865万父老乡亲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