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4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4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4-01-17 18:07 来源: 本站原创

从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兴起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全省正涌现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热潮。这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些已发展了五六年时间、有些这两年刚刚起步。我们通过调研了解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区存在的问题是:

1、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链难以形成。一是文化创意产业链不完整。产业链的成长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有些链环有缺失现象或功能单一,企业群之间的链式效应、集聚效应难以呈现。二是由于开始阶段的盲目发展,导致目前部分企业面对同质化竞争骑虎难下。目前各地竞相上马大型文化产业项目,盲目发展、资源浪费、同质化竞争问题大量出现。三是文化园区载体特色不明显。

2、政策扶持力度不大,融资瓶颈凸显一是产业政策欠缺科学性和专业性。以产业资金来说,一些针对文化创意企业出台的资金扶持专项政策,近年来纷纷加上产值、税收、就业人员等指标,导致不少企业不堪重负。二是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在一些环节还存在困难。各地对文化创意产业支持力度不一,有些开发区甚至要求企业承诺放弃某些政策扶持才会同意相关项目。三是市场化资本运作难。由于企业规模小、抵押担保品不足、资金回报期长、原创产品开发难度大、产品投产后现金流不稳定、有形资产少,而无形资产往往得不到市场认可,这些都导致商业银行不敢轻易放贷。此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软环境营造的不够好,全社会尤其是工商界人士对投资文化产业的意识不强,热情不高。

3、人才缺乏成普遍现象,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苏南一家动漫公司反映,对于人才培训,政府只提供了场地,但场地物业费、培训费都要企业出,企业曾经投资100多万元用于培训,但因培养人才起点低、周期长,还不如从外地招优秀应届毕业生或挖熟手。居高不下的人才成本导致不少动画企业出现转移。

为此,建议:

一、政策导向放眼全国,立足全省地区优势资源打造园区产业链条

放眼全国,立足地区优势资源,编制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加强对现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梳理和调整合并。摒除产业政策摇摆性,在招商引资、执行过程中实现持续性。在购买精品文化、延伸产业的引导和培育、解决知识产权问题等方面加大力度,打造从创作、生产、流通到消费的完整产业体系建立创意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联盟。集中不同行业的优势,形成产业上的、客户上的互补,让资源在同一个平台上可以实现有效的流通,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新突破。

二、园区发展放水养鱼,营造健康有活力的多元化投资环境

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引导资金等,并根据产业发展情况,逐年增加。破除单纯依靠政府投入和政策保护发展文化的思想,鼓励民营资本多渠道、多层次参与兴办文化产业。将园区内文化企业产生的税收留成部分通过财政补贴形式部分返还园区。新办文化企业在若干年度内未有产出,但开发出了获得专利认可的文化创意、创新产品,当年未实质享受到税收优惠的,可通过财政补贴进行扶持。探索文化无形资产评估质押担保办法,吸引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到风险投资领域,此外,可以建立园区一体化的支付体系,将整个园区融为一体。

三、人才培育有的放矢,加强文化领域政产学研合作对接

出台专门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引才计划。创意产业人才一般是具有计算机、艺术等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但有时可能学历不高,因此不能用普通政策来套用。建议对文化创意、开发人员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财政分享的部分进行财政返还;政府部门对引进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等。政府在搭建培训平台中发挥主体作用,从可培训人员选择、课程体系、是否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等多方面考虑,设立人才培训平台和机制;对人才培训采取反哺培训模式,即根据人才服务年限,按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申报,返还由企业或个人出资的部分培养费。从上海、英国等地的情况看,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可持续。注重与高校、科技机构的合作,从省情、地情、企情出发,整合教育资源,丰富内容、提高质量,打造政产学研平台,重点培养一批本土的中高端复合型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