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9日,上合组织成员国总理会议将连云港确定为各国共用出海口。而国家及我省都在积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东方桥头堡建设。同时连云港也在积极申报“自由贸易港区”。 如果申报成功,也将有利于江苏省提出的建设“苏锡宁连”自由贸易区的申报。可见,连云港港的国际化发展已经是必然的趋势。任何一个国际大港的建设都离不开港口配套功能的完善。但是,本应作为连云港市港口重要配套功能的修造船业,目前却面临着“最寒冷的冬季”。而江苏省政府于2013年11月发布的《 江苏省加快船舶产业转型升级与海洋工程装备发展三年(2013-2015年)工作方案》主要也是针对南通、泰州、扬州等苏南沿江较为成熟的船舶制造基地,对于连云港港发展所需要的配套修造船业的发展却是没有相对应的指导和扶持,这是与要将连云港市打造成国际枢纽大港,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战略目标极不相符的。
一、连云港市港口配套产业——修造船业的缺失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连云港市修造船业的缺失将影响港口配套功能的提升与完善
港口—航道—船舶本是航运的三大要素。就港口及航道而言,连云港目前已经在深入实施“一体两翼”组合港规划,加快建设连云港区为主体,徐圩、灌河和赣榆港区等为南北“两翼”的港口群。同时正加快航道码头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进程,争取在2015年全面建成30万吨级航道,与30万吨级矿石码头、30万吨级原油码头、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和其它一批专用泊位等形成配套优势。但是船舶产业却一直是连云港港发展的软肋。要将连云港建成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出海口,也就意味着今后更多的船舶将要进出连云港港。这对港口的配套功能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连云港海事局统计,2012年,连云港港船舶进出港艘次达到11.15万艘,至2013年10月船舶进出港艘次也已经达到8.63万艘。其中,仅2012年一年,就有 1356艘次超大型船舶进出连云港港。作为连云港“一体两翼”组合大港的重要组成板块——徐圩港区就已经规划建设116个大中型码头泊位,建成以原油、液体化工、散杂货、件杂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要功能的综合大港。但与此不相匹配的是,自 2013年5月7日连云港唯一一家大型船舶修理企业——连云港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宣布解散之后,意味着连云港市修船业回归了零的原点。连云港仅有的几个中小型造船厂目前也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船舶属于大型机械设备,制造和修理的工艺都是比较复杂的。而且船舶较大一些的修理都必须进坞才能完成。大型的船舶建造和改造项目也代表着船舶修造业的高端水平。但是目前,自从连云港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宣布解散之后,连云港没有一家修船厂能进行较大型的船舶修理与改造。现有个别小的修造船厂只能对船舶进行简单的临时修补。进出连云港港的船舶如果发生损害需进坞检查修理的,只能在连云港市进行临时修补后到其他地方的港口去进行真正的修理。也就是说连云港目前的修造船业根本不能满足港口发展的需要。一旦港口的配套功能不齐全,无法满足船舶经营企业的需求,那么将降低越来越多的船舶经营企业靠港的积极性,这一点在目前航运市场低迷、企业想方设法降低成本的大环境下尤其突出。
(二)连云港市港口修造船业的萎缩,无法发挥连云港港口的区位优势。
连云港港是陇海铁路的东端,为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是本省重要的大型海港,也是国家沿海主枢纽港之一。港口背依云台山脉是一个山岛怀抱、港阔水深、终年不冻的天然良港。连云港港口区位优势明显,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2008年,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选择在连云港设立连云港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很大程度上也是看中连云港港口的区位优势。实际上,目前,从青岛到苏南,沿线都没有大型的船舶修理及改造企业,有的只有一些民营的小修船企业。但这些企业在资金、技术上无法与大型的船舶修理企业如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相比,对地区产业的带动能力当然也就相当有限。连云港既有区位的优势,又有市场的需求,但是船舶修造产业却一直未得到发展,是极为可惜的。
(三)修造船业的缺失将限制连云港港港口的做大做强,不利于江苏省在区位竞争中抢占优势。
江苏作为一个整体,在长三角的三个板块中,一直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深水门户大港。连云港港早已被邻近的日照港超过,与青岛港更是无法相比。在大长三角的区域范围上看,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轴上,宁波港、舟山港的发展都非常迅速。而江苏作为经济大省无论苏南的制造业、造船业等多么发达,没有一个门户大港,永远都是其他港口发展大省(市)的附属。江苏省目前面临的区位竞争压力很大。但是连云港港港口要做大做强,也就必须不断地完善各项配套产业的建设。修造船业就是必不可缺的产业。目前日照港即将上3万吨的船坞,连云港港是否还坐以待毙,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二、促进连云港市修造船业发展的建议
(一)应当将连云港市修造船业发展纳入到省加快船舶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
虽然连云港的船舶修造业面临低谷很大部分原因是受下游产业——航运运输市场的影响。但是,也要看到,在这数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连云港市的船舶产业一直没有准确的发展定位及规划,更没有任何的扶持优惠政策。连云港市目前基本都是中小型造船企业,如果省政府于2013年11月发布的《 江苏省加快船舶产业转型升级与海洋工程装备发展三年(2013-2015年)工作方案》的精神,鼓重点扶持骨干企业,励中小型造船企业转产,那么连云港的修造船业也就将彻底消亡。因此,应当将连云港市修造船业发展纳入到省加快船舶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并且结合连云港目前的现状,出台相对应的不同于较为成熟的船舶制造基地的发展方案,才能给连云港市的船舶修造产业赢得一个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二)帮助连云港市吸引大型船舶修造公司落户连云港及中小型船舶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能够起到真正带动区域修造船行业发展的还是需要资金及技术雄厚的大型企业,这些企业的聚集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但是根据国务院发布的《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规定,今后,地方政府不得新批造船、修船和海工装备基础设施项目。因此,吸引大型船舶修造公司落户连云港直接重新建立大型修船公司在目前的形势下是有困难的。但是,连云港目前有一批中小型的造船厂,也正面临着重组转型的市场挑战。这些企业目前基本都是在“晒船台”。如果从这两方面考虑,在不增加新产能的条件下,为了最大地发挥资源的利用优势,可吸引部分大型船舶修造公司和我市现有中小型企业合作,利用现有中小型船舶修造企业的岸线设施,结合大型船舶修造公司的技术和资金,加上政府的政策、资金扶持,以更高的技术起点为原则,共同促进和完成连云港市船舶修造业的转型升级。这就必须得到省政府的支持,以政府为主导,利用连云港区位的优势、政策扶持等,帮助连云港市与国内外大中型船企合作,走出目前的困境。
(三)鼓励技术创新与交流,建立连云港船舶产业政策及技术研究平台。
连云港修造船业形成至今,一直面临着技术落后的问题。在今年11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船舶行业规范条件》,明确了钢质一般船舶生产企业在建造技术能力、技术创新、节能环保、职业健康、规范管理等诸多方面的规范条件。这份《规范条件》将从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连云港市的民营船厂目前想达到国家标准还是面临很大的困难。技术落后已经成为连云港市修造船业的“硬伤”。而目前南通、泰州、扬州等市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船舶制造业,制造技术在不断进步,希望省政府能出台更多技术交流的政策,给予城市产业之间的更多的交流与学习机会。同时,希望《江苏省加快船舶产业转型升级与海洋工程装备发展三年(2013-2015年)工作方案》指定的技术创新提升计划也能在连云港市设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船用配套设备等研发中心,更多地带动连云港市修造船业的发展政策、修造技术的进步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