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4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4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4-01-19 15:45 来源: 本站原创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其思想和精神已成为凝聚全球华人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不可多得的珍贵文化财富。南京作为民国政府最早的中央政府所在地,孙中山先生在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南京也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地,这使得南京乃至我省在研究孙中山文化方面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步入巩固和深化发展阶段,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是两岸和平发展必经的路径。我省应以孙中山文化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苏台文化交流与合作,使其转化为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3年省台联以孙中山文化建设为主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多次召开座谈会了解有关情况,听取专家学者及相关人员意见,并在系统梳理和综合归纳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孙中山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与当今实现“中国梦”现实具有难得的契合性

孙中山文化内涵丰富,不仅包括孙中山先生的政治思想与理论体系、经济思想与社会主张、军事思想与战略战术,还包括了以上三个方面所蕴含的文化元素、文化成果和人文遗产等。“振兴中华”的口号是他最先提出的;创建民主共和国的旗帜是他最先举起的;建设繁荣富强的中国的蓝图,是他最先绘制的。他不但最早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雏形,也毕其一生践行着属于全民族的“中国梦”。这与当前全国全党正在进行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事业非常地契合,继承和弘扬孙中山文化,对现实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

(二)两岸文化交流的共通性

孙中山先生是作为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球华人共同尊敬的领袖。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两岸都怀着对孙中山先生的崇敬之情开展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台湾的政治人物到南京来必定要去中山陵祭拜,这些都说明对孙中山先生的崇敬在两岸之间具有共通性,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思想已经成为紧密联系两岸民众的精神纽带。在两岸关系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我省应顺势而为,以孙中山文化为切入点,全方位推动苏台文化交流与合作。

二、孙中山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历史遗迹的保护开发有待改进。由于规划协调等原因,一些重要的孙中山历史遗址缺乏整体性保护与利用规划。现有的孙中山纪念馆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到访的游客稀少,而且展厅面积狭小,大量展品无法展出,开发利用率低。

(二)文化品牌的活动载体有待搭建。要提升孙中山文化的时代价值,就必须打造包含庆典节会、演艺演出、展览展会、影视作品、图书研讨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活动载体,但遗憾的是,我省目前缺乏有影响力的孙中山文化品牌宣传和活动载体。

(三)城市建设的文化特性有待强化。未把孙中山文化的精神元素体现到城市建设的各项细节之中,包括城市规划、风貌控制、城市文化等,特别是在重大活动中孙中山文化元素注入甚少。

(四)广大市民的认知程度有待加强。有相当数量的市民对孙中山先生缺乏必要的了解且了解的途径也较少,缺乏普及性读物和常年性的主题展览或讲座,学校教育中融合孙中山文化的课程设计几乎没有。

(五)理论研究的人才成果有待突破。政府对孙中山文化研究的资助力度不足,年轻学者缺乏投身孙中山研究的积极性,区间学术交流渠道不畅,部分珍贵资料濒临湮没。

三、推进孙中山文化建设的有关建议

(一)提升孙中山文化遗存内涵

1、加大中山陵及配套纪念场馆建设,积极推动中山陵“申遗”。中山陵作为孙中山先生陵寝所在地,承载着两岸同胞许多共同记忆。2011年中山陵被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应充分发挥它的示范效应,使之成为全国对台交流的重要窗口和两岸民众感受孙中山文化的必到之地;政府各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推动中山陵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在中山陵周边新建或利用原广场前的旧建筑改建一座综合性的孙中山纪念馆,方便游客参观瞻仰;编排反映孙中山生平事迹的大型舞台剧,在音乐台等景区定时演出。

2、保护并盘活相关历史遗迹,设计孙中山文化旅游线路。要把保护孙中山文化遗迹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避免在旧城改造和新建开发中破坏遗迹,并做好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保持文化片区的协调性,延续历史文化脉络。同时,建立具有较强统筹能力的管理机制,提高孙中山文化资源的整体开发利用水平,形成富有吸引力的孙中山文化旅游线路。

(二)搭建孙中山文化宣传载体

1、全力打造江苏“孙中山文化节”平台。2014年是孙中山奉安85周年,我省应以此为契机,做大做好以纪念孙中山奉安85周年为主题的“孙中山文化节”;充分利用一年二次的谒陵活动,邀请孙中山亲属后裔、两岸知名人士等参加,以扩大影响;策划跨省、跨国的交流项目,如组织孙中山主要活动地的城市,共同举行纪念仪式等。同时,不断探索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涵,对江苏“孙中山文化节”进行统一包装宣传,制作文化纪念品、宣传片等,还可以积极融入经贸活动内容,将省内一些重要经贸洽谈活动安排在文化节期间举行,突显文化与经济相融合。

2、征集并运用孙中山文化形象标志。广东省中山市曾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和首届孙中山文化节期间,使用了红黄蓝三色寓意的孙中山文化标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省可以借鉴此作法,向社会广泛征集孙中山文化标志设计方案。孙中山文化标志确定后,可广泛使用,尤其要在对台交流中予以使用,以产生强烈的文化识别效应。

(三)打造孙中山文化研究高地

1、发挥学术机构作用。要充分发挥江苏孙中山研究会、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等机构的学术研究力量,广泛搜集和充实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编印和出版孙中山文化史料书籍,扩大江苏在孙中山文化研究方面的国际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

2、举办学术研讨活动。定期举办孙中山文化为主题的各类学术研讨活动,组织专家学者就孙中山文化理论及资源利用等问题进行学术探讨。定期举办面向社会的学术讲坛,邀请专家和学者用通俗易懂的演讲向市民介绍孙中山的思想和业绩,使孙中山文化成为市民耳熟能详的文化常识。与兄弟省市的研究机构联手,积极推动将孙中山文化提升为国家命题。

3、拓展学术交流渠道。加大与全国孙中山、宋庆龄纪念地的交流,以及岛内民国名人如宋美龄、张学良纪念地的交流。组织赴海外及岛内举办“孙中山与江苏”文化展,扩大江苏在孙中山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力。

(四)推动孙中山文化全民普及

1、提高孙中山文化的普及性。要编辑出版有关孙中山知识的普及书籍。重点做好面向青少年的普及工作,在历史和德育等课程中介绍孙中山事迹。举办“孙中山文化夏令营”,通过名家讲授、实地考察、文献解读等途径,提高青少年对孙中山文化的了解和研究兴趣。

2、开拓孙中山文化普及的多样性。发挥新闻媒体作为文化普及重要载体的作用,在网站、报纸和电视、电台节目中设立专栏介绍孙中山先生的相关史料,创作以孙中山文化为主题的影视作品、专题片等,扩大宣传效果。

3、注重孙中山文化传播的参与性。举办以弘扬孙中山精神为主题的各类全民参与性活动,如开展孙中山名言书法比赛、孙中山事迹漫画比赛、孙中山故事演讲比赛、孙中山知识竞赛、孙中山精神征文比赛等。围绕设计孙中山文化标志、丰富孙中山文化项目等,向广大市民征集意见,让市民有更多的机会感悟和体验孙中山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