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1.国外发展现状
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提出重振实体经济,纷纷出台加速实施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国家战略,其着眼点就是瞄准高端制造,将以机器人为核心内容的智能装备列为重点发展对象,并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电子、化工、食品工业等领域,给予了重点扶持。
2012年全球新安装工业机器人18.1万台,市场规模达85亿美元。美国新增工业机器人数量达3.1万台,日本、德国紧随其后。全世界的自动化实现率为55点(每万名工人中,有55个人拥有机器人),中国现为21点,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的比重135点~339点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据IFR预测,2012年工业机器人的增长仍将会达到9%,新安装机器人数量达到180950台;全球销售量保持年均5%的增速,到2015年预计年新装工业机器人达到207500台,整机年销售额将在100亿美元左右,加上相关配套市场规模总计将在300亿美元左右。
目前,世界机器人生产厂家已经形成了瑞典、日本、德国KUKA及日本FANUC;“四小”为OTC、松下、那智不二越及川崎(均为日本公司),这8家公司占据了世界近80%的市场份额。另外,美国、意大利、英国、加拿大、以色列等国一批公司具有较强的实力。
2.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机器人起步于70年代初,历经萌芽期到开发、实用期。截止2012年,国内已具备形成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和基地的区域有12个。
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主要集中在汽车、汽车零部件、摩托车、电器、工程机械、石油化工等行业。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拥有量已达7.4万台,其中新安装22577台,占全球新安装的13.5%,其中自主品牌占10%。2012年,我国新增工业机器人为2.45万台,增速保持世界第一。2013至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将会有超过10%的年平均增长率,成为全球最大的需求国。预计到2015年,销量增长约60%,占全球总销量17%。
国内机器人研制的知名企业已有新松机器人等一批在发展。
3.我省发展现状
2012年度全省装备制造业就已实现产值5万亿元,占工业比重42.6%,位列国内第一。目前全省工业机器人数量偏少,不足万台,这与江苏装备制造业领先全国的地位不匹配。工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尤为迫切。江苏科技资源和软件产业发达,制造业基础雄厚,资源优势突出,具备在国内率先发展高端机器人产业的能力和基础。南京机器人研究院、常州机器人产业园、昆山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南通中国机器人科学文化公园等一批机器人产业园区,正在我省各地蓬勃兴起,助推我省机器人产业迅速崛起。加速机器人的推广应用,是促进我省装备工业转型提档升级。
目前我省已有一批涉及研制机器人及其关键部件的主要企业。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省发展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但是仍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产业基础薄弱,市场占有率低,自主品牌市场认知度不高
由于起步晚、发展缓慢,缺少龙头型、领军型的大企业。尽管已形成埃斯顿自动化、昆山华恒、常州金石等骨干企业及一批中小企业从事技术的开发应用,但都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品牌的市场认知度不高。面临竞争压力,国外机器人作为成熟的产业采用降低整机价格,吸引国内的企业购买,占领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维护配件费用却很高。
二是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和核心关键部件受制于人,影响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目前,机器人生产所需的核心关键部件,如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等主要依赖进口,受制于人。核心部件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较大,导致国产机器人价格优势不明显,并且在精度、速度等方面不如进口的同类产品,削弱了企业竞争力。
三是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工业机器人技术日趋成熟,已经成为一种标准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而我国处于“星星之火”的阶段。目前我国机器人使用密度水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省发展并使用存在较大的空间。
四是鼓励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偏少
应从战略高度认识发展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性,出台相应的扶植政策,这是我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省转变的重要突破手段和途径。
三、建议
1.科学布局和培育我省机器人产业
成立江苏机器人产业创新联盟,整合各市行业优势资源,迅速形成合力。在工业发达城市合理布局机器人产业创新总部、机器人产业创新研究院和产业园,高标准高起点推动我省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
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省政府产业和科技专项资金每年扶持一批机器人产业发展项目,设立机器人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推动各级政府设立高端装备制造业专项资金或产业资金。加快公共技术平台建设,重点培育国家级机器人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技术中心,扶持智能机器人的关键系统开发和产业化,重点是控制系统、伺服系统、视觉系统、人机交互系统等,占领智能机器人高端核心技术领域。
3.加强机器人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
打造以应用示范项目机制带动下的市场化运作体系,构建机器人应用推广机制,分不同重点方向,推出数个机器人示范工程项目,每个项目给予资金定向扶持。
4.培育高端人才
加快引进符合机器人产业导向、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业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依托重点高校、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促进骨干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加快中高端人才培养。
5.构建机器人产业投融资平台
李克强总理在天津考察时强调:“金融领域改革创新,一定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中国装备,发展智能制造”、“金融租赁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创新之举,是一个新高地”。因此,要加快建立我省机器人产业投融资平台,政府设立机器人租赁制度和“首购首用”风险补偿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机器人技术优秀成果的转化应用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