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4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4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4-01-20 16:17 来源: 本站原创

互联网的发展正在以惊人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载体、先进的通信设备,方便的信息汇总和活跃的社交平台,网络正在俏然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特别在网络普及后,“微小化”的趋势适应了当下的快节奏。借助网络人们可以一览天下大事,可以便捷地参与公共事务,开展舆论监督,实现政治参与。传统的新闻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短信息大有被“一网打尽”的趋势,使得传统的新闻媒体也纷纷挤在网上占有一席。可以说互联网的发展,丰富了信息资源、拓展了交流空间,密切了群体关系,节约了社会成本,为推动社会进步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但是网络并不都是以正能量示人,虽然信息“微小化”使“博客”到“微博”、“短信”到“微信”,适应了快节奏的趋势,但同时带来了信息的碎片化。首先是负面新闻连篇累牍,各种丑恶和黑暗被无限放大,甚至假新闻、假消息泛滥。其次是不良情绪四处蔓延、选择性失明泛滥。凡事宁信其错不信其对,宁信其坏不信其好。再次,网络暴力愈演愈烈。观点不同就势不两立,一言不合就恶语相加,传播不实信息甚至造谣诽谤,“人肉搜索”等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时有发生,使公民个人的基本权利遭到野蛮践踏。互联网成为新闻造假、消息造假的重灾区。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中以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的100个微博舆情案例为研究对象,得出“事件中出现谣言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的结论。

出现这些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恶意中制造混乱、有无意识传播谣言、有无聊时发泄情绪、有无知者随意而为等等。特别是经过不良媒体的添油加醋、特定人群的情绪宣泄、某些“意见领袖”的无端鼓动、“网络水手”的推波助澜,加剧了这种乱象。加之目前各种媒体的产能过剩、各色媒体人也过剩(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自媒体”),令人真假难辨、是非难分。各种新闻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都是非常重要的宣传教育平台,是人民的喉舌、国家的形象,应当宣传党的方针路线、宏扬社会主义正气、反映百姓关注的国计民生、丰富国民的文化生活,如果任由其发展,有可能不断的释放负能量甚至被敌对势力利用。媒体平台平时是宣传教育的窗口、危机时是舆论交锋的前沿、战时就是心理战的阵地,我们应当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态度对待。

建议:一要尽可能的动用国家和民间全部的舆论工具,广泛深入宣传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中华文化的道德观,让每个涉及消息制造、传播者(包括专职新闻从业人员和普通网络使用人)都清楚应当遵守的道德底线,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二要由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如:宣传、司法、新闻出版(包括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信息产业以及网络营运管理等部门共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实施办法(细则),用立法来规范媒体和媒体人的行为。三是要有相应的监管部门依法、合规的对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监督与管理,建立起合适的监管体系;参照对传统媒体的评价方式,完善对互联网媒体运行情况的考量;充分利用监管和考量的结果,对媒体进行深度管理。四是要求政府各部门、各行各业都要认真对待网络舆情,平时要有预案、出现危机时要敏感,学会利用网络的特点揭穿谣言、化解矛盾、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