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地处长江下游,地理位置决定了必须承受来自长江中上游的污染。2003年三峡大坝蓄水后,枯水季节长江中下游的流速变缓,延长了污染物停留时间,加剧了长江水质的恶化。2012年,长江江苏段已没有Ⅰ类水,Ⅱ-Ⅲ类水占62.2%,Ⅳ类及以下不适合饮用的水占到了37.8%。冬季枯水季节,随着上游水量的减少水质更加恶化,饮水安全已成为各级政府无法回避的重大的社会问题。
1974年在江苏启东肝癌高发地区调查了49986人,饮用沟水的肝癌死亡率为69.13、饮用河水的为14.94,饮用深井水为0。饮用河水与塘水的癌症发病率分别是深井水的14.25与36.99倍。由此可知,优质深层地下水不但是一种安全的饮用水,而且有利于健康,可以大幅度减少各种疾病,尤其是癌症等。地下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发达国家50%以上的饮用水都采用地下水。深循环地下水来自远源的补给,在深部循环过程中溶解了锶、偏硅酸、硒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最新的研究表明,深层地下水最终向海沟排泄,深循环地下水的年龄一般为几十年。江苏省的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2002年全省地下水开采总量为12.4亿吨,地下水水质较好并具有稳定的补给,其中天然矿泉水超过上百口井。从江苏地质背景与水文地质条件来看,南京、苏州、无锡、常州与徐淮平原均赋存有丰富的优质地下水和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江苏矿泉水的可开采量达到10万吨/天,占深层地下水总量的5%。
但是,江苏的优质地下水资源并没有被合理地应用,其中的绝大部分并没有被用作饮用水,而是被用于农业灌溉与工业生产,这是对优质深层地下水资源的巨大浪费。江苏省的人口为0.79亿,每人每天饮用水量按照4kg计算,每天消耗31.6万吨,全省一年消耗1.15亿吨,仅占全省地下水可开采量的9.3%。如果牲畜饮水也采用优质水源,则用水量将更大一些,但是总量不会超过20%。
2005年江苏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的本意是要规范地下水的无序开采,不要将宝贵的水资源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防止地质灾害。目前相关部门允许开采的主要是浅层地下水,大部分用于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真正用于饮用的极少。最新的研究表明,江苏地区的浅层地下水是来自于深层地下水的越流补给,它们的来源相同。但抽取浅层地下水容易引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而且浅层水受到的污染程度较高,不适用于饮用。
为此建议:
1.政府部门应该积极推进将优质的深层地下水作为居民饮用水源各项工作。深入调查研究,摸清省内深层地下水水量与水质分布,在搞清楚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关系的基础上,对深层地下水进行等级分类,严格限制用优质地下水的用途,制定相应的规范以确保高品质深层地下水作为居民的饮用水源。
2.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各市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饮用水供水方案。严格限制开采优质地下水资源从事工农业生产,通过渠道改造等水利工程措施,将原来用于灌溉的地下水与地表水进行功能置换,确保将高品质的深层地下水作为直饮水源。
3.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进行水管网改造,比如新建的小区等实施双管供水;对于尚不具备条件的社区,可将优质水送到各个社区,然后由居民购买。对于存在困难的居民,由社区负责将优质的桶装水配发到需要优抚的人员。
4.采用合理定价来控制饮用水总量。将优质直饮水的水价提高到普通水的10倍以上,假如每吨水定价30元,每人一天饮水按4kg计算,则一个月的饮水费用仅为3.6元,仅相当于2瓶矿泉水的钱,普通家庭完全可以承受。
应对水安全突发事件,已经不仅仅是治水的技术问题,也不仅仅是如何管水的经济问题,它更是一个政治问题,直接体现了党对民生的重视程度,考量政府的执政能力高低。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接地气的具体措施,简单的限制开采地下水只能是误国伤民。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把老百姓的饮水安全问题上升到政治高度来应对,当以保障人民的健康幸福为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