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5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5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5-01-26 17:22 来源: 本站原创


提升高端装备的设计水平和制造能力,是江苏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转型升级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十二五”以来,国家和江苏省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和科技政策、法规,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但由于粗放型、投资拉动型产业发展模式的影响难以消除,产业转型升级的高成本和高风险的制约,高端生产要素的培育与集聚机制不完善,基础创新与合作创新不足等原因,导致目前还存在以下一些主要问题:


一是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研发设计水平较低,试验检测手段不足,关键性技术缺失,核心设备和系统主要依靠进口,尤其是在材料、传感器、轴承等机械基础元部件领域,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水平差距巨大。


二是基础配套能力不足。与快速发展的主机产品相比,关键基础零部件的制造工艺水平不高、工艺落后,关键材料依赖进口、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基础零部件及优质专用材料、自控系统和测试仪器、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的发展明显滞后,成为制约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三是产业发展效益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与骨干企业主机生产相协调的区域配套产业发展不足,区域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尚未形成,产业体系不健全,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


随着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加速推进, 互联网技术和制造领域的深度结合正在引发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即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旨在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这将使德国成为新一代工业生产技术领跑者。为加快推动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我们需要积极探索装备制造业从传统向高端跃升的新途径,支持现有骨干企业主攻核心技术、高端产品以及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国际范围内的竞争优势。


为此,建议:


、集中力量,找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切入点


在现有高端装备制造的基础上,重点遴选1-2个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且未来可以跻身世界竞争的新兴产业、技术、项目或产品,整合资源、加快布局、完善产业链、加大投入,尽快突破关键环节,完善薄弱环节,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形成强大合力,争取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竞争优势突出、产业链条较为完整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格局。


二、充分调动中小企业积极性,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发展链


针对装备制造业区域配套能力弱的短板,通过产业政策吸引中小企业的参与,注重高端装备制造业与传统装备制造业的合理对接,尽量降低转型升级的成本与风险。鼓励本地中小装备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发展道路,在某一方面形成技术领先优势。以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产品的发展为目标,加强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建设,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引导大、中、小企业间的链式对接,构建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分工协作的产业组织体系;鼓励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链整合延伸,实现上下游一体化发展。通过多种措施,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


三、引导优势资源和高端要素向企业集聚


积极引进国内外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花大力气吸引海内外人才,花大力气提升创新研发的能力,充分发挥江苏的科教优势,制定好政策,创造好环境,引导优势资源和高端要素向企业集聚、向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与薄弱环节集聚,而不是停留在规划上和个别配套环节上,着力解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结合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建立高端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四、重视市场培育,加大指导力度


企业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研发生产重大技术装备,必须落实“依托工程”,即:加强与重点用户的紧密联系,组织实施高端产品应用示范工程。一方面,对重点用户进行指导,通过提供产品技术运用服务,创造影响,扩大影响,培育市场;另一方面,从深度上挖掘、吸引潜在的国际大市场。


五、建立完整的产业配套和保障体系


在保障体系上,综合运用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等,尽快形成激励企业在高端装备业上的创新和投资的长效机制,引导优势资源和创新要素向新兴产业、高端产品、高端环节转移。如产业政策要在产业组织上重点解决产业资源和产业链整合问题,在产业技术上重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向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研发、产业化、产品市场推广环节;财政税收政策要发挥引导支持作用,设立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实施优惠税收政策;金融政策要有利于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扶持、壮大一批风险投资机构,引导风险投资参与装备制造业发展;土地政策要增强土地供给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保障能力等。建立健全服务组织,全面落实相关政策,为装备制造业从传统向高端跃升提供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