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5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5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5-01-26 17:23 来源: 本站原创

现代城市绿化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该城市的市容特色与品位,而且代表着人们的文明程度及绿色文化的积淀。城市绿化建设还具有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江苏的城市绿化建设及发展理念多年来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特别是在建设定位、构建目标、树种选择等方面。

1、城市绿化树种单调、结构不丰富

城市的道路绿化树种乔木以法桐、银杏、香樟等不超过20个树种;小乔木以垂丝海棠、紫薇、紫荆、枇杷等为主但有些城市基本没有小乔木层绿化建设,灌木构建也非常缺乏。园林绿化种类稍多,但对于大、中型城市来说,这些种类远远不能满足城市绿化的需求。由于植物的开花色彩主要来自小乔木、灌木层,因此这些层次的结构空缺导致了彩化不够、乔灌草搭配缺乏、植物季相变化不够充分,生物多样性严重匮乏。另外,江苏城市经度、纬度的跨度大,但园林绿化植物种类结构的高度相似,导致景观绿化的标识性不足、地域特色缺乏。

2、城市绿化树种不适生性严重

在城市绿化建设中,近十多年来存在着缺乏科学引导,为吸引眼球,片面追求新、奇、特品种,频频出现引进树种比例高及盲目引种的问题,这些树种需要非常高的维护成本,最终是否成活还是问题。

3、城市绿化建设功能单调和缺乏

 城市绿化建设应具有生态环境功能、景观美化功能、防灾减灾功能、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功能等,更应具有环境保护的功能和城市文化内涵的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生产等带来的污染,使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PM2.5为首的颗粒物污染日渐严重,粉尘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但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的树种选择和结构搭配很少考虑滞尘能力的评价。另一方面,随着城市文明的建设,具有城市标记、区域标记、文化历史标记的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也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现状是这些要素基本没有体现在江苏乃至全国的城市绿化建设中。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如下:

一、丰富城市绿化树种、构建科学的绿化结构

科学的城市绿化结构应该是乔灌草搭配齐全、花叶果彩化香化、四季观赏明显、生态功能多样等。城市园林绿地中的乔木、灌木树种的种植力度应加大,提高乔灌木的树种比。建议在江苏省各城市特别是南京、苏州这样的特大、外向型城市,要重点增加具有观花、观果、观叶的多年生的小乔木和灌木层的建设,根据不同城市的气候条件,选择建植如观花的木槿、丁香等,观叶的如山麻杆、无患子、乌桕等。

二、大力推广低成本、适生的乡土树种

城市绿化首先考虑的应是生态效益,选择树种应遵循节约型绿化、适地适树原则,即所谓的节约型绿化,尽量考虑到种植养护成本低、人工干预少的绿化树种。经过成百上千年的自然竞争以及气候选择,能够在不同的区域生存下来的树种,肯定是最适合这些区域的树种,即所谓的乡土树种。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乡土树种,加大乡土树种的种植。

三、大力发掘和推广应对城市有害气体的城市绿化树种

建议在对深入调查目前江苏各市出要的城市绿化植物的种类和应用规模的基础上,全面、系统的评价这些植物特别是适生的乡土植物对PM2.5的调控作用、滞尘能力等生态效应,立项开展不同树种对PM2.5等颗粒物的阻滞和吸附的定性研究,尤其是对PM2.5中的氟化物、硫化物的吸附能力量化研究以及城市绿化不同种植模式对降低PM2.5的颗粒物的调控作用方面的研究,对我省制定合理的城市绿化规划、构建合理的、抗污染的城市绿化结构起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