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5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5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5-01-26 17:23 来源: 本站原创

精神病专科医院是专门收治患有各类精神疾病的医院,其为有效救治精神病患者、缓解社会不稳定因素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发展却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制约了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发展,主要问题有:

一、政府投入不足、医院公益性弱化。政府财政目前对于精神病专科医院每年的拨款尚不能满足精神专科医院的发展需要,绝大部分的员工工资、医院基建和医疗仪器的投入都要靠医院自己筹措。公立医院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医疗收入、政府投入和药品收入这三部分,政府投入不足,医院必然要从医疗和药品上创收,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就会不断弱化。从本质上看公立医院应该是人民群众平等享有医疗权和健康权的重要保障,是以公益性为主导的,这是政府创办公立医院的初始动机。但是随着政府投入的减少和医院自收自支的制度模式的推进,造成公益性逐渐在弱化。为满足医院发展需求,医院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自身创收能力上,这样又偏离了公立医院的建设初衷。

二、医保基金结算不及时。一方面医保基金结算率较低,精神类疾病患者住院时间长、自付费用较多,致使精神病患者住不起院,只能留在社会和家庭里,给社会安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医保结算不及时,因为精神类疾病患者往往治疗期限较长,一般一个疗程需要三个月,有些患者还要长期住院,在这样情况下,如果医保结算不及时,医院要贴钱为病人治病,最终是很难完成收治精神病人的任务。

三、社会和群众认识不足,就医和住院率较低。按照目前精神类疾病的14%左右的发病率来看(据20106月〈南京日报〉南京脑科医院筛查的数据),患有精神科疾病的患者住院率很低,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大部分经济条件较差;二是精神类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使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加重;三是社会歧视,很多人认为精神病是疯子,得了精神病是丢脸的,怕人笑话不愿就医,更不愿住院。而近几年精神疾病患者制造的恶性事件也频频出现在各大新闻媒体上,对社会稳定产生了消极的作用。

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体现必然需要政府的支持,尤其是对精神病专科医院这样的特殊医院,更需要政府对其政策和财政投入的倾斜,这样才能让精神病专科医院体现出其公益性,收治本身就是社会弱势群体的精神病人。为此建议:

一、进一步增加财政支持。确立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地位,建立对公立医院的政府补助机制,作为服务对象单一的精神专科医院,必须得到政府的明确定位,建议将精神专科医院纳入国家公共卫生范围,实行财政全额拨款,完善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和措施,明确政府应承担的责任。

二、改变现有的医保结算方式。目前精神专科医院医保结算和综合医院一样,然而精神病患者情况特殊,患精神病的大部分是家庭条件差的社会底层群体,而精神病患者治疗的长期性、复杂性,极易反复等特点,导致此类患者需要长期住院诊察、康复。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检查设备、新疗法、新药物的问世,使得精神疾病患者的诊治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也增加了治疗成本和医疗费用。建议政府对精神病专科医院采取有针对性的医保政策,既支持精神卫生事业,又帮助精神病患者使他们得到有效地治疗,也让医院能够良性发展为精神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三、强化管理,加大宣传,增加社会的认同。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疗服务的价格,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提高医生的收入;降低检查费用,避免过度医疗,以免增加患者和国家的负担;加大开展精神卫生工作的宣传工作,让全社会都能正确认识精神类疾病,关心精神病患者这个弱势群体,重视心理健康,改变社会对精神病人及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偏见,引导有心理疾病和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及时就医,给精神病患者一个良好的治疗休养的社会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