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5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5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5-01-27 16:02 来源: 本站原创

    建设用地的有效保障,奠定了我省30多年高速发展基础。但是,快速发展消耗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在国家严苛的土地政策调控下,建设用地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国家计划内安排的建设用地,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尽管我省在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始终坚持“集约节约、高效用地”的原则,建设用地的投入产出强度也比较高,但因城市建设规划调整,工商企业前期招商引资管理粗放,城镇发展规划不合理,再加上产业结构转型,厂矿企业退二进三等因素等因素的影响,客观上也造成了我省城镇低效用地的存在,尤其苏南是属于典型的土地资源紧缺与低效用地普遍共存的土地资源紧缺型城市。以无锡市为例,据调查统计:目前,市区符合低效用地条件的城市建设用地至少有584幅,面积约为7247.54公顷,比20082013年间全市工业性、经营性用地出让总和的4958.28公顷,还多2289.26公顷。可见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潜力巨大。

20134月,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指导意见》,确定在江苏等十个省级行政区开展试点,期望通过对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来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土地供应量,满足经济建设、城市发展对土地保障的需求。我们一定要抓住机会,千方百计推进此项工作,为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土地资源保障。

围绕城市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我们建议:

(一)调整思路,形成共识。认真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规划管控、计划调节、标准控制、市场配置、政策激励、监测监管、考核评价、责任共担”的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措施,通过政策调节、市场配置来推动城镇低效用地的再开发。各级政府和土地使用单位,要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政策,通过内涵挖潜,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形成政府、企业齐心协力,共同关注土地使用效率,共同遵守土地使用政策法规,共同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良好氛围。

(二)建立标准,摸清实情。以国土部门为主体,组织发改、规划、建设住保、经信、财政等部门成立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国土资源部对城镇低效用地的定义,结合全省城镇建设土地用地的实际情况,研究制订具有江苏特点、符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的城镇低效用地标准。然后对照既定标准,对全市范围内所有建设用地进行调查摸底,将每一块低效用地的类型、面积、形成原因,地理坐标和再开发利用的目标进行精确登记,并将摸底调查情况进行汇总、核实,详细绘制全市城镇低效用地分布图,形成科学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报告,以保证我省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分类管理,因地制宜。按照“一个类型,一种政策;一个地块,一个决议;一个项目,一种措施”思路,采取切实有效的、有差别的再开发政策,推进城镇低效用地试点城市建设取得实效。首先是低效工业用地,要按照工业用地的特点,在城市总体功能规划的大框架下,综合考虑开发区、园区和土地所有权人等多方面的利益,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由开发区、园区来组织实施。其次是因城市建设和行政区划调整遗留的零星地、插花地、边角地、城中村等低效用地,要尊重历史原因、理顺权属关系,按照属地管理要求,本着“服从规划、有利开发”的原则,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报各市政府统一研究解决。第三对于城市规划调整、城市道路改造等遗留的低效用地,由原土地权属单位与地块所在地区级政府协商解决,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将该地块的土地产权转移给区级政府,纳入区级统一开发规划来统筹开发利用。第四是对退二进三、老城更新和土地综合治理清理出来的城镇低效用地,应当按照既定的土地政策,将土地权属由原企业转入了土地储备中心,或者区级用地主体。达不到开发条件的零星地,边角地,通过调整城市建设规划来消化,暂时无法开发利用的,由土地所有权人、当地区级政府和市相关部门共同协商,建成零时绿化带,或者建成过渡性停车场。

(四)多规合一,规划统领。建议各市设立规划委员会,负责涉及全市的战略性规划的编制、审核和发布工作,凡是涉及到全市层面的总体规划,都必须要经过市规划委员会立项,组织专业人员编制,组织专家论证、审核,在确保规划科学性、可行性的前提下,才能对外发布实施,或者向上报送。当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着力把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进行整合,归并成为一个综合性规划,从而有效提高全市战略性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消除折腾,提高规划的效率和效益。

(五)循序渐进,稳步实施。建议将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纳入区级政府目标考核内容,与区级政府新增用地计划指标安排挂钩,土地部门在核定区级政府年度用地指标中,包含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指标,要求区级政府抓紧落实推进,把城镇低效用地开发作为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安排的前置条件。对于一些情况比较复杂,类型构成较多,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难度较大的城市低效用地集中的区域,要制订专项工作计划,结合周边地块开发情况,研究制订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保证不留后患。在落实地块开发项目时,应当将地块附近的低效用地归并纳入纳入新开发项目统筹规划、通盘考虑。

(六)强化监督,确保实效。要切实加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监督,保证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依法合法守法、公开公平公正。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保证所有利益相关人员都能够正确理解政策,自觉支持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其次是做好城镇再开发政策的审查监督,确保政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草稿形成以后,应当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特别是要听取利益相关人员的意见建议,通过利益调整,制度博弈,最终形成标准更加公允,利益调整更加公平,能够有效兼顾各方面的优政良策。第三是加大对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的实施过程监督。第四是加强对城镇低效用地开发政策实施结果监督,每一宗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完成以后,相关职能部门和责任部门,都要将该项目实施背景、实施目标、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在指定媒体和项目所在地社居委和园区进行公示,接受群众评议,接受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