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5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5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5-01-27 16:08 来源: 本站原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离不开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的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苏州、无锡等地区更是率先实现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但这些地区由于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等原因,教育存在着非常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以苏州为例,苏州现在已是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市总户籍人口数为654万人,而全市流动人口登记数近700万人,按照上级关于义务教育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吸纳为主的要求,以青壮年为主的外来务工人员及随迁子女大量涌入,对苏州本地教育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以2013~2014学年为例,全市拥有基础教育阶段学校702所,学生总数88.8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学生52.9万人,外来人口学生35.95万人,公办学校对外来人口子女吸纳率达73.9%;拥有幼儿园555所,在园幼儿总数约27.38万人,其中公办园就读约20.12万人,吸纳外来人口子女约5.5万人。

为更好地履行教育责任,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近年来,苏州在满足户籍人口学生就学的基础上,又加快推进了一批公办学校新改扩建工程和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同步推进新教师的招录、培训等工作。新学校的大量建设,外来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和教师编制只减不增的政策,给学校运行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虽然苏州大市各市(区)基本上按照教职工定编系数上限来核定教师编制数,但多数市(区)均已基本用足或超出核定的编制。同时,教师分布的学科性、学段性矛盾、女教师生育及单独二胎政策等因素,也加剧了教职工紧缺的现状。在此情况下,一些地区使用代课教师以解编制不足的燃眉之急,但因此又产生了代课教师待遇、管理等一系列新问题。

为更好地履行地方政府的教育职能,更高水平地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现对教师编制管理方面建议如下:

一是统筹考虑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学生,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总数。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对照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吸纳为主的原则,省有关部门通盘考虑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户籍人口适龄儿童的入学需求,正视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地区教育规模快速扩大、学校新改扩建步伐加快的现实需求,科学测算并及时调整、合理增加教师编制数。

二是探索省内调剂教职工编制的机制鉴于目前编制总量的刚性约束,建议在省级层面调剂教师编制总量、优化结构,给予外来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适度增加教师编制。比如在每年因教职工退休等原因产生的教育系统空编中,全省统筹给承担较多教育责任的地区调剂分配较多的编制,以满足客观需要。此外,新建学校的教师编制应予以特殊政策保障,防止空关闲置,把为民服务的实事做实、好事做好,不停在最后一公里。

三是探索公办学校部分教职工非编制化管理。鉴于目前编制管理的严格规定,若调整教职工编制数确有难度,建议在全省层面出台统一意见,探索部分教职工非编制化管理新路径,允许各地通过成立教育集团、教育人才中心等方式,按照统一标准,对无编制的相关教职工实施统一招录、培训、管理,统一落实五险一金等各项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引导他们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缓解教师编制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