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全国就要求开展工程质量治理行动和“三包一靠”违法行为认定查处活动,我省建筑行业的非法挂靠乱象没并有减少。其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应该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并积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治理整顿,以还建筑市场的合理有序的安全环境。
一、建筑行业挂靠乱象的普遍存在及其危害
建筑行业的挂靠,是指被挂靠企业允许他人在一定期间内使用自己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在当前建筑市场,当事人为规避市场准入问题,借用他人建筑资质进行施工,从而在借用人与出借人之间形成了挂靠关系。我国《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标法》、最高院司法解释及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对这种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但从近几年的建筑市场来看,利益驱动下挂靠行为却越来越严重,给建筑市场造成了混乱并且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如挂靠人越级承揽相应的施工项目,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安全管理人员不到挂靠的施工现场,形成了事实上的人证分离;被挂靠企业对挂靠者及工程项目往往监管不到位,更不愿投入人力、财力对挂靠项目进行管理,形成被挂靠单位对项目只收费不管理或少管理的局面;有的被挂靠单位不能实际控制资金的使用,挂靠人员考虑自身资金使用方便或资金安全,往往工程款直接拨付给项目,而不进被挂靠单位的账号;或虽拨至被挂靠单位的账号,被挂靠单位扣除相应的管理费用后,余款即全部划拨到工程项目上,被挂靠单位对工程款使用情况没有有效控制等。上述种种挂靠乱象的普遍存在,往往造成工程不能科学组织施工,工程质量不能有效控制,安全管理不到位,工期滞后,工程款纠纷频发等各种危害的发生。我省建筑市场出现非法挂靠的现象十分普遍,在建筑业产生的诉讼中绝大多数都存在非法挂靠的问题,带来的危害也很严重。如某国家重点工程的安置小区由于存在挂靠施工,导致工期严重滞后、不能依约向安置户交付房屋及工程质量不合格、后期竣工验收备案手续无法进行等多种恶果。还有省重点工程——连云港徐圩新区的基础道路设施建设中,由于存在挂靠施工,导致工程半路停工,出现材料商及农民工大批围堵建设单位的现象。这样的案例真是数不胜数,挂靠行为不仅给建设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浪费,也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产生不稳定因素。
二、政府为避免或减少挂靠乱象的管理措施建议
1、加大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员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向建筑市场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让守法意识深入人心。比如近期可以加大对《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责任十项规定(试行)》、《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以及《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强调从源头上治理三包一靠行为。
2、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动态监督检查
针对挂靠现象,应重点查项目经理的在岗情况,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员、质检员等人员与投标时是否一致,特殊工种等是否与投标书中一致,是否持证上岗;查企业法人与项目经理签订的《项目管理责任书》,从其主要内容上来识别是否存在挂靠;查企业管理体系的执行情况,了解企业对项目的监管情况,是否存在只收费不管理的现象;查主要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的劳动合同和签订情况、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费用的缴纳情况。针对以上的检查,不能流于形式,要善于识别挂靠双方的伪装,洞察细微,通过查资料、访问、观察、询问等方法,揭穿挂靠的本质。对已查实的挂靠企业,按照法律的要求进行处罚,斩断挂靠双方的利益链,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3、加大对诚信体系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要建立起建设系统诚信体系档案,建筑市场管理、质量监督、安全监察、招投标、工程造价等部门都参与其中,各有权限比重,根据实际发生情况自然记录,公开公平,也切实运用到实际的招投标和企业资质管理中。诚信体系建设即要有对企业单位的,也要有对建设领域执业人员的,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建设信用平台。加快建设覆盖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市场主体的数据库;二是实施信息共享。各地要准确记录各方主体信用信息,客观公正开展信用评价,充分利用信用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和获奖受罚等情况,争取实现全省范围内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各地要把信用信息与招标投标、资质资格等挂钩,通过落实优质优价、绿色通道、评先树优等政策,对诚信企业和执业个人给予支持和激励;同时建立失信曝光、重点监管、限制执业、限制投标、市场退出等惩戒制度,提高失信成本。建筑行业行政主管机关要对发现的挂靠经营行为及时曝光,公布于政府网站,记入不良档案;对涉及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民工围堵政府机关等情形的被挂靠者,提请上级主管部门处理。定期对总承包单位进行培训,用挂靠经营的严重后果进行警示,避免新的挂靠经营产生。同时政府各部门行政机关要加大配合,对挂靠经营进行综合治理,并适当放权,给建筑主管部门对挂靠行为规制的空间。
4、加强各级各类监督部门的职能与作用
现在职能执法部门存在人员配备不足、专业不对口、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低和能力不足等问题,除对内进一步加强各部门的人员配备及能力培训外,还可与社会上的媒体、社会团体等其他单位合作,同时在社会上招聘一些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共同配合执法部门的工作。 同时,设立专门的投诉部门与电话热线,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问题后都可以及时检举和投诉,做到全民皆兵,彻底将挂靠行为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