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淮安新港二类口岸开放对促进淮安新港国际货物运输枢纽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淮安市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万标箱(其中外贸集装箱量2万标箱),标志着淮安市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通过港口集装箱进、出口货物。目前,以淮安新港为龙头的港口集装箱经营企业正不断开拓市场,相继与实联化工、韩泰轮胎、井神盐化、华达利家具、百隆集团、洋河集团、今世缘酒业、汤沟酒业等大型企业达成运输协议,2015年预计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将达5万标箱,并将以每年50%的比例递增。尽快开放淮安新港二类口岸,将使本地出口企业充分享受“属地报关,属地放行”的便利,直接为客户提供报关、报检、运输、吊装、签发提单,实现通关、订舱等查验监管手续就地办理,运输成本和周转时间大大压缩,对推动淮安市外贸经济的发展,促进淮安新港国际货物运输枢纽的形成,扩大招商引资和提升整个城市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二、建议省级层面协调帮助淮安二类口岸海事验收
淮安新港二类水路口岸需由省口岸办组织海关、国检、海事三方验收通过后方可开放运行。目前,已通过海关、国检验收,海事验收尚未通过。主要原因是口岸开通后要进出外贸货物,而运输外贸货物的船舶必须由国家海事机构签证方才有效,但淮安只有地方海事机构而没有设立国家海事机构,所以一直未能通过验收,无法运输外贸集装箱,不能发挥其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建议:请省协调江苏国家海事机构,委托淮安地方海事机构对淮安的外贸货物进行签证,江苏沿江沿海的国家海事机构予以认同,让淮安新港外贸集装箱可以在淮安本地通关,实现国家二类口岸的正式运行,提高外贸货物的通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