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6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6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6-01-23 14:32 来源: 本站原创

关于增强私个市场主体“双创”活力的建议

我省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程以来,商事制度改革的推进,各项优惠、帮扶措施的出台,有效拉动力全省“双创”热情的提升。据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全省就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8.93万户,同比增长13.5%尤其是,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量已达市场主体总量的90%以上,有效激发这一庞大群体的创造力,必将成为打造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一、当前私个市场主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经营同质化严重,创业动力不足。从整体上看,私个市场主体主要分布在批发零售、小餐饮、小加工等社会基本需求性行业,商品、服务同质化严重、经营模式雷同。虽然,目前个体工商户向私营企业转化的趋势和速度都很明显,但大多还停留在经营规模扩张的“量变”上,缺乏科技含量和个性。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整体购买力不足,电商对实体销售冲击的加剧,加之市场饱和度高竞争激烈,现有市场主体“守业”的消极心态有上升的趋势。

2.运行起点低,创新能力不强。由于资金、技术的原因,私个市场主体创业初期大都选择准入门槛低的行业。以小餐饮为例,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其年自然淘汰率竟达到了将近30%。除市场饱和度高的原因外,缺乏创新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能够或愿意提供网络订餐及配送服务的不及20%,传统的经营模式与现代消费需求形成了严重脱节。门槛低意味着易模仿,更意味着会被超越、会被淘汰。所谓“创业”,不是眼前能赚钱就算创业成功,应该说只有包含了“创新”的创业才算真正的创业,这样的创业才更有潜力和希望。

3.发展定位模糊,行业进入盲目性大。私个市场主体由于对市场信息掌握的局限性,大多以个人喜好、资金的多少、运作能力作为行业进入和规模选择的主要依据。因对进入行业竞争压力的预估不足以及对行业发展前景缺乏科学理性的分析。导致了其经营风险加大,创新发展后劲不足,以至于创业成功率不高。

为此,我建议:

1.充分发挥私个协会的作用,在对所辖市场主体经营现状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积极引导市场主体通过创新实现产业链的延伸,有效形成错位竞争。尤其是要突出“商二代”的带动作用,有效整合“商二代”的资金、学识及现代经营理念的优势,拓展经营空间,创新经营模式,努力使“商二代”向“创二代”转变,凸显示范效应。并针对当前创业热情激增的大环境,加强对新入市场主体的帮扶引导,提高“想创业、会创业、创成业”的比例,增强“双创”实效。

2.加大“双创”引导资金投放的力度和广度,重点向高新外向型、民生保障型及受电商冲击较大的行业倾斜,通过技术研发、品牌塑造、业态升级、发展电子商务等有效形式,激发外贸出口和基础市场的活力,形成良性竞争的格局,推进全方位转型升级。同时,更广泛的开展类似“创业创新大赛”形式的活动,积极引导金融、风投等机构,为创业者追梦提供必要的支持。

3.参照“阿里大数据”的形式,由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市场主体大数据信息公开系统,成立专门机构定期跟踪收集市场主体的经营信息,大到行业布局、从业数量、区域分布,小到经营规模、主营业务、经营特色,在网站及时予以发布和更新。同时,对所收集的信息定期进行汇总分析,以行业发展报告的形式进行公布,及时对高饱和度行业做出准入警示。使市场主体对所属行业或拟入行业发展状况有一个清晰的整体认识,便于市场主体科学及时地调整经营思路和发展定位,降低盲目创业发展的概率。从而,有效促进行业布局的平衡、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创业创新活力的有效生成,为我省经济蓬勃发展提供强劲的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