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6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6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6-01-23 21:58 来源: 本站原创

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随着老龄人口数量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中国传统养老方式和保障体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养老本身是一个需要医疗保健、心理健康咨询、托管托养等全面意义上的服务。”现在养老院的老人大部分自理能力差,多数是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身患各种疾病,很难享受到专业化的医疗服务,老人就医十分困难。因此,“医养结合”的机构养老,无疑已成应对老龄化的迫切需求。医疗养老结合的模式可解决养老院没有医疗服务,而医院又无法满足长期康复看护的问题,这也许能成为破解老龄化中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难题的一个突破口。

以南京为例,截止去年底,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人突破125万,老龄化率达23%,机构养老趋于饱和,社区和居家养老供需矛盾明显。近年来,国内多地都在推行医养融合养老事业,南京市医养融合养老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市政府成立“医养融合”领导小组,进行探索创新。但是庞大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需要大量的资本支持,因此应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引导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大胆尝试。通过调研和座谈,就目前社会资本参与医养融合养老的现状,概况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项目投资回报率低。民办养老院床位空置率高,特别是缺乏医疗护理的养老院,有的空置率高达30-40%;城区养老床位建设压力较大,由于房租、人员工资、前期投入等因素,养老机构普遍反映运营成本过高,且存在“回报低、回收慢、经营难”的情况,虽然政府提高了一次性的建设性补贴标准,但是对于寸土寸金的城区还是偏低的。

2.申办手续过于繁琐。对于民办养老机构申办医养融合的护理机构,审批流程复杂,项目对接行政部门多,面临协调的问题也多。

3.主管部门不明确,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管理,残障人员有残联管理,医疗机构由卫生部门管理,医保由人社部门管理,接受多部门管理导致基层医疗养老机构工作繁忙分散,有时无所适从。

4.专业的职业化养老医护人员队伍匮乏。医养融合医疗养老机构不同于一般医疗卫生服务单位,服务的人群具有其特殊性,目前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管理、医疗、护理、护工队伍是制约医疗养老机构的共性问题,阻碍了医养融合养老事业的持续性发展,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快速增加,家庭结构小型化与空巢化加剧,失能老年人大幅增加等特征日益凸显。在未来需要大量的公共资源投入,以满足养老、医疗服务的客观需求。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及所带来的养老问题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在新形势下从实际考虑出发,运用PPP模式创新来鼓励、引导大量民间资本与社会资金进入养老事业和产业,探索解决养老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已势在必行。因此,我们建议:

1.政府加大医养融合养老政策扶持力度。简化审批手续,特别是PPP项目的审批流程,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医养融合养老事业,整合各行政部门医养融合扶持政策,让医疗养老机构能很好得到政策实惠。依法规范医疗养老服务体系,对于民办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应给予政策倾斜。

2.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对接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将此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项目之一,充分利用社区医疗、护理和养老资源,形成“养老、医疗、康复、护理”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问题,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3.打通医疗绿色渠道。整合医疗资源(三甲医院、社区医院、居家上门康复、康复护理院)通过双向转诊等形式,打通医养融合中的关键通道,解决养老“医”“养”核心需求。

4.做好养老院建设区域规划。新区开发等在建设地规划中应将养老院建设纳入其中统一规划,由政府投入基础设施“引凤入巢”由社会资本办及经营医养融合养老院的方式,鼓励民间资本投入“银发工程”,从而缓解城区办院的用房困难问题。

5.重视养老服务的专业队伍建设。把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当地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在专业人员培训方面,可以考虑由民政部门与劳动部门结合养老服务社会化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有计划培养养老服务队伍,并结合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准专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

6.在有关院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及培训。主要立足于职业道德、组织管理、专业素质三个方面的培训,由老年学专家、医学护理专家以及热心老年事业的社会人士共同设置从业人员的资格标准,从业人员必须了解老年学、护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逐步提高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依托辖区内的高校资源,在社区内建设高校大学生养老服务实践和创业基地,为养老服务管理、理疗保健、护理保健、护理康复、营养调配、心理咨询、社会工作等专业人才提供发展平台,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专门支持,以资源平台吸引人才,以政策支持留住人才,着力提升养老服务专业队伍整体水平。

7.推进构建志愿者服务机制。建立志愿者服务中心,负责招募志愿者,培训志愿者,委派志愿者,针对目前护理人员在数量和质量上满足不了老年群体需求的实际情况,由志愿者队伍作为补充。由他们定期或不定期、长期或短期并以不同方式提供服务;也可以让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低龄老人补充,这部分老人身体较健康,又能了解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要,能成为养老服务机构重要的人力资源。对于这些志愿服务的老人,可以采用“时间储蓄”的方式予以回报,等到他们自己需要进入养老机构时,可以在养老机构中享受同样时间的免费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