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6年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6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6-01-24 07:38 来源: 本站原创


“十二五”期间,我省新能源产业实现了较快增长,江苏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禀赋好,在转换技术方面日渐成熟,且已由太阳能光伏产业一枝独秀演变成多点开花的态势。当前,江苏新能源产业正处于“通告和测试期”向“起飞”阶段转化的关键时期,着力加强新能源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新能源产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着力培育和扩大市场需求,成为“十三五”时期需要大力推动的重要问题。



一、江苏省新能源产业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共政策供给不足。2015年,我国出台了《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实施意见》等多个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提出电力电量平衡要平稳过渡到以市场手段为主。目前,各地尚未建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管理体制。国家电网既是向发电厂购买电力的唯一买家,又是向用户售电的唯一卖方,对发电成本仍然较高的太阳能光伏、风电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电并网的积极性不高,出现了“弃风弃光”现象,且逐年加重,政策瓶颈是重要因素之一。



2.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新能源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明显滞后于产业的发展速度。新能源产业具有培育期长、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和风险高等特点,尤其是在前端研发环节和终端利用环节体现更为突出。商业银行放贷意愿不足,新能源企业比传统行业企业更易陷入融资难困境,成本压力使企业持续投资的意愿降低,市场推广有心无力。



3.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人才供给不足。新能源产业发展时日尚短,专业教育体系设置与新能源产业发展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尚未接轨。系统开设新能源相关专业的高校较少,人才资源总量不足与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4.公共教育体系中的能源教育供给滞后。消费者不仅可以购买使用新能源产品,还可以通过低碳消费行为提高企业从事新能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的积极性。长期以来,由于能源教育的严重缺失,很多人认为环境污染与自身生活习惯相关度较小,不愿多花经济成本、时间成本适应新能源产品。



二、提升新能源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



(一)完善管理体制,贯彻落实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政策和法规



作为经济文化大省,江苏应率先进行全面、深入的电力体制改革,以解决现行的电力规划、新能源上网电价、电力运用、电力交易与电网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不适应的问题。根据发电方式成本变化,合理调整上网电价和补贴标准,保障企业在产业培育期的合理投资回报。对电网企业实行固定配额制,强制规定电网企业购买相当比例的可再生能源。不断完善可再生能源应用领域法律法规体系,有效加大新能源产业扶持力度,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为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全面推动新能源产业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



鼓励发展各类新能源产业风险投资,探索投资人和创业导师制度,支持新能源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加大对企业研发、创新环节和新能源产品生产、推动消费环节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扩大对民用应用系统的补贴,缩小新能源与传统能源产品的价格差距,促进市场应用,形成良性循环。重点支持新能源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重大载体建设、重大项目、集成项目和人才引进,科技项目重点应该向新能源产业高端化发展方面倾斜。



(三)多方位联动促进重大关键技术突破,提升产品层次



鼓励新能源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以恰当方式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介入企业的早期研发,形成资源共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合作机制,不断提高新能源产业的生产工艺水平,促进市场规模应用。鼓励企业扩大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构建产业创新国际合作联盟,主动介入国际研发分工,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积极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协同全产业链发挥规模效应,加快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对传统能源产品的替代。支持有实力的新能源企业合理利用境外的优势资源,通过并购、专利购买、建立海外研发机构等方式,引进关键技术,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四)整合优势资源增加新能源产业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的供给



鼓励具有电力、机械、电气和电子、市场营销以及工业工程等专业优势的普通高校整合优势资源,设置新能源技术开发和市场推广专业。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定向联合培养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和销售领域的研究生,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支持新能源企业面向海内外集聚紧缺人才。围绕江苏新能源产业发展重点,加强创新团队和营销团队建设,积极吸引有技术、资本及管理才能的海外留学人员投资创业。建立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人才激励机制,包括完善技术成果入股、科技人员持股、技术开发奖励、市场开拓奖励等制度,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五)推动示范教育,培育新能源产品市场促进应用



结合低碳城市、低碳学校、低碳社区和低碳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在各级学校和市民教育中以形式多样的方式纳入低碳教育的内容,通过知识普及、政策激励和相互约束,使居民形成以消费新能源产品为荣的全新认识。强化政府示范作用,继续增加新能源产品尤其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政府采购中的比例。组织实施新能源产业产品应用示范工程,可依托我省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领先优势,选择学校、社区、厂房、沿海滩涂等设施和场地,重点实施“屋顶并网发电工程”、“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工程”和“地面并网电站工程”三大示范工程,选择恰当时机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