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银行是本着终身教育理念,以各类学习者为服务对象,以学分管理为服务内容,促进各类高等学历教育的互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衔接,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终身学习服务的学分管理服务机构和权威认证机构。调研反馈,“学分银行”制度体系的推进正面临着一些困难,具体表现为:
(一) 传统资源配置管理模式不适应学分制要求
实行具有学分衡量、学分计费、学分互认互换特点的完全学分制是推进“学分银行”体系的基础。完全学分制是只规定毕业总学分,不限定修业年限的教学管理制度,其核心是自由、灵活、完备的选课制度。目前,国内高校大多采用既规定修业年限又实行学分制的学年学分制,教学设备、师资力量、教学场所、后勤保障等教育资源均按计划配备,不能适应大规模自由选课引发的教学仪器、教室、教师、食堂、宿舍等资源动态配置需求。此外,弹性学制要求学生随时可毕业,学生流动频繁。现有班级、年级、院系的管理模式遭到挑战,传统按学年收费的学费制度和每年固定时间的毕业证颁发审核上网等惯例都无法匹配灵活多变的完全学分制要求。
(二)教育机构参与的意愿不强
试点省市除开放大学外,其他教育机构多不愿意加入学分银行体系。其原因主要为:一是教学资源不愿意共享。“选课制”要求教育机构课程资源的无阻碍共享,将花费大量人财物建立的优质课程资源与普通教育机构共享供所有学习者自由选择,损害了优质教育机构的利益。二是部分教师和院校不愿承担市场化的竞争压力。自由选课制为学生提供了选课权和教师选择权,教师水平和课程优劣较易曝光,部分院校的生源可能在竞争中流失。三是缺乏相关的保障机制。教育资源和数据共享流程未建立稳妥的利益保障机制,激励和补贴措施不足,且未形成长效机制。
(三)行政措施和政策保障不足
一方面,开放大学在教育届的影响力有限,权威性不足,发布的学分认定转换标准体系等细则难以被各大院校和专业机构认可。试点地区的学习成果认证多为单向认证模式(开放大学承认外来学分和学习成果),学分银行的标准学分多不为其他高校或认证机构接纳,学分银行“立交桥”的功能无从发挥,由此,需要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威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学分银行信息服务系统上线后,需要大量采集学习者已有的学习成果,尽快充实数据库。学历教育的学习成果来自与现有各高校的既有学籍数据,非学历或社会培训类学习成果来自各培训机构和社区的统计。这些数据的录入仅凭开放大学无法完成协调与沟通,需要政府部门的行政手段去强力推动。
为尽快解决学分银行试点过程中的困难,我们建议:
一、设立市场化的动态教学统筹管理模式
一方面,建立动态化的资源按需申请调配模式。参与教育机构的教学资源授权给学分银行管理部门统一调配,全部录入学分银行资源管理系统,并动态更新目前占用情况。根据选课需求,由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提出网上申请,经学分银行管理部门审核后依据便利性原则统一调配系统内的教学资源,实现动态共享。教学场所、设备等固定设施可按参考租金进行年终定期折算,由使用其教学资源的院校从选课费收益中拨付。另一方面,建立灵活的学籍和教学管理模式。增加专业教学计划的弹性,改革并重新设计课程体系,注重与其他院校的兼容对接。完善学分收费制度,以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容纳个性化的学生交流和集体生活。改革毕业证审核制,使完成总学分课程的学生能及时领到毕业证书并上网公布。
二、补贴与激励并重促成教育机构与学习者的双赢
一是学分银行系统数据面向参与教育机构公开。各教育机构可积极获取社会成员潜在学习需求和个性化的学习偏好,有针对性的拓展生源。二是发挥学分银行中介平台的作用。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依照数据库主动对接推介教育机构和社会学习者需求,促进双方达成学习教育意向。职业院校和继续培训机构通过学分银行成功招生的,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三是以财政补贴和经费分成模式激励参与单位共享资源的积极性。依据各大院校参与程度的不同,年终给予考核评比,发放不同的经费补贴,并固定为长效机制。政府专项列支跨校选修课程与教师资源的建设经费,其收费与选修学生数量挂钩,高校和教师按选课人数比例分配管理费和劳务费。学生申请将标准学分兑换为目标教育机构的学分或学历证书、执业资格证书时,需另外向目标机构支付费用,以平衡各方权益。
三、依托强有力的政策加大行政推动力
从法律层面为学分银行学习成果的效力背书,确立学分银行学习经历证明的权威性和通用性。制定全国性的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建立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经费来源的长效机制,部署企事业单位和教育机构的责任和义务。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力度,以教育行政手段协调各教育机构积极参与,组建覆盖学历与非学历教育、教育研究机构、大型企事业单位的代表性广泛的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并实施成员单位轮值制度。政府主管部门力促各大教育机构签订学习成果互认联盟章程和学习成果互认联盟工作规程,以教育行政手段推动各校学生学籍、社区教育培训等教育数据的导入等工作。政府出台在职人员职务晋升与继续教育的指导性意见,为学分银行终身教育平台提供源源不断的职后培训需求。